打造中亞互聯互通骨幹路網:中國路橋簽署伊塞克湖環湖路重建專案合同
4月28日,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路橋”)再度在中亞區域基礎設施領域發力,正式簽署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環湖路卡拉科爾—巴爾司空段重建專案的商務合同。專案路線總長75.2公里,設計標準為吉爾吉斯國家二級公路標準,採用雙向四車道設計,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計畫工期3年。
作為一項典型的跨國基礎設施合作工程,該專案不僅是中國-中亞區域互聯互通建設的重要節點,更為中資企業深度參與中亞國家經濟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範例。

吉爾吉斯斯坦作為中亞地區的地理樞紐,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尤其是旅遊資源豐富的伊塞克湖地區,長期以來受限於道路等級偏低、通行能力不足,未能形成高效的旅遊經濟輻射效應。此次簽署的專案正是為了彌補該地區交通短板,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該路段位於伊塞克湖東北部,連接旅遊重鎮卡拉科爾與戰略節點巴爾司空,是環湖交通圈中最具潛力的路段之一。新建成的道路將大幅提升區域內物流運輸效率,同時也將打通吉爾吉斯北部交通瓶頸,對接向東通往中國霍爾果斯口岸的主通道,成為中國—中亞國際運輸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條75.2公里的高速通道,預計將推動沿線數十個村鎮與旅遊景區之間的人員、物資自由流動,為當地創造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數千個,帶動交通、能源、建材、酒店、餐飲等多個產業的協同增長。

作為中國交通建設“走出去”的旗艦企業,中國路橋近年來持續加大對中亞地區的投資與專案拓展。公司不僅在吉爾吉斯修建了多條國家級主幹公路,還參與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多個基礎設施專案,在中亞形成了覆蓋廣泛、專業領先的施工能力網路。
本次環湖路專案,是中國路橋繼吉爾吉斯“北南公路三期”之後,又一項戰略性基礎設施專案。值得注意的是,吉方高度重視該專案,將其視為國家層面推動旅遊與交通融合發展的示範性工程,並對中方企業的技術能力、資金保障與管理經驗給予充分肯定。
中國路橋方面表示,將嚴格按照合同工期推進工程建設,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交付,並將積極採用本地化用工、技術培訓與材料採購機制,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本積累。

在當前地緣政治複雜演變的背景下,中亞五國對基礎設施現代化、交通網絡重構的需求持續增長。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資本和技術的注入,為這一進程提供了關鍵動力。
伊塞克湖環湖路專案作為典型的互聯互通“硬聯通”工程,契合中國提出的“共建高質量一帶一路”方向。其實施將加快構建中國—中亞—西亞運輸通道,有效增強區域國家之間的經濟協同力和對外開放水準。
根據吉爾吉斯國家旅遊委員會的數據,伊塞克湖作為全國最大自然淡水湖,年接待遊客超過200萬人次,其中超過30%來自中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隨著道路基礎設施升級,旅遊客流量有望年均增長8%以上,為吉國GDP注入新動能。
此外,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吉國基礎設施建設,也體現了“走出去”戰略從單純施工承包向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升級的趨勢,有助於構建可持續的區域發展生態系統。

對於我國銀行、投資公司以及涉外法律、會計等服務機構而言,類似中亞交通基建專案的持續推進,不僅釋放了專案融資、專案管理、風險合規等方面的服務需求,也推動“第二曲線”增長機會的出現。
近年來,政策性銀行與多邊金融機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在中亞專案中的活躍度不斷提升,推動中資企業、央企、地方政府等協同走出去,實現資本、技術與制度輸出的三位一體。仲介機構的專業服務能力成為保障跨境專案合規、審計與投資安全的關鍵節點。
此外,在中國提出推進“軟聯通”建設背景下,專案落地過程中涉及的多邊溝通、標準對接、環境影響評估等問題也對律師事務所、諮詢公司提出更高要求。這也意味著,具有跨境業務處理能力的金融、法律、工程諮詢人才,將在中亞市場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
隨著中亞地區互聯互通專案不斷推進,中國企業的“出海”步伐愈發穩健。伊塞克湖環湖路專案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與中亞國家合作的又一成功實踐,也昭示著未來中國與中亞深層次互利共贏的合作空間仍將廣闊。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