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東北非到全域非洲:通威如何以光伏技術撬動埃及能源轉型?
2025年初,通威股份與ACO、IRSC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公司及陽光電源聯合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框架協議,宣佈將在埃及共同建設總裝機容量達75MW的太陽能光伏專案。這一專案不僅體現了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的能力邊界持續拓展,更為中東北非地區的綠色轉型注入了新的確定性力量。
事實上,此次戰略簽署並非臨時起意,而是對過往合作成果的延續與深化。
早在2024年初,通威就已與ACO在埃及簽署首份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在中東北非地區的合作初見成效。2025年,通威與ACO繼續加碼,不僅在中東和西非穩步推進現有專案,更將合作邊界拓展至東非,標誌著雙方正式從區域試點走向全域覆蓋,為構建非洲光伏生態奠定堅實基礎。

ACO首席執行官Aya Zanaty在簽約儀式上的表態耐人尋味:“這份協議不僅展示了各方的專業能力,更體現了我們共同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專案的模式具有高度可複製性,為埃及工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實踐樣本。”一句“可複製性”,清晰傳遞出合作方將埃及視為“非洲樣板工程”的戰略定位。
本次光伏專案規劃總裝機容量為75MW,在當前埃及電力結構中雖非“大體量”,但意義重大。埃及的“2030願景”將清潔能源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而太陽能作為高日照地區的理想能源形式,其戰略價值正在持續被放大。
通威將作為核心技術供應方,為專案提供高效、可靠的太陽能組件。這一角色非同小可,不僅要求產品本身在轉換效率、穩定性等核心技術參數上具備國際領先水準,還要求企業能夠在海外專案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的交付能力。
數據顯示,通威當前擁有全球領先的垂直一體化製造能力,其電池片轉換效率多次刷新行業紀錄。此次輸出至埃及的組件技術方案,預計將包括新一代TOPCon電池技術及增強型雙面發電組件,足以應對埃及沙漠邊緣地區的高溫、高輻照挑戰。
從微觀來看,ACO負責的系統集成能力也為本項目的本地化落地提供了極強支撐。作為埃及本地的清潔能源整合企業,ACO熟悉當地政策、土地、並網、電價機制,有助於四方力量高效協同,實現清潔能源工程的可持續運營。
通威股份光伏商務部中東北非銷售負責人張瀚文在簽約儀式上強調:“此次合作不僅是專案建設,更是技術、信任與願景的再度交匯。”這句話傳達出一個深層邏輯:在國際能源合作中,技術是門檻,信任是黏合劑,願景則是可持續合作的核心驅動力。
本項目的簽署,也凸顯了“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動模式逐漸成形。埃及政府希望通過引入先進的綠色能源技術,加速能源結構優化,以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而中國企業輸出的已非單一產品或設備,而是一整套清潔能源開發—投資—落地—運營體系,形成對接當地政策的“組合拳”模式。
這一模式,既滿足了埃及政府的長期綠色發展目標,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打造“海外樣板工程”提供了試驗田,更重要的是,強化了中埃之間的經濟互信,為未來拓展更大規模能源合作專案積累經驗。
站在更宏觀的視角觀察,通威等中國企業在非洲市場的拓展,正是中國新能源行業“第二曲線”的起點。
隨著歐洲光伏市場趨於飽和,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中國頭部企業正在加快全球佈局節奏,尤其是在具備高自然資源稟賦但尚未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的新興市場中尋找增量空間。埃及便是這種“光資源充沛+能源結構待升級”的典型代表。
更關鍵的是,中國企業在非洲光伏佈局中,不再只是“賣產品”,而是通過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聯合本地企業、共同設計政策對接路徑等方式,逐步構建出以中國標準為核心的“綠色生態圈”。這種模式,將使中國企業從傳統的出口導向型企業,轉型為全球能源轉型的系統性參與者。
未來,如果埃及75MW專案能夠在建設與運營層面形成成功範式,那麼其複製到肯雅、坦桑尼亞、尼日利亞等能源需求旺盛國家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將從一次次“專案輸出”,逐步建立起區域影響力乃至全球話語權。
通威的全球化佈局目標是“將先進、高效的光伏技術帶到更多有光的地方”。而通過本次與ACO等企業合作的75MW埃及專案,通威正將這一願景從理念變為現實。
對中國的清潔能源產業而言,非洲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而以通威為代表的一批企業,正在以系統化思維、技術硬實力與合作開放態度,在這片“陽光大陸”上,譜寫新的能源敘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