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兩月並網!中沙合作風電專案如何為中亞能源轉型立下樣板?
在全球能源結構深度調整的當下,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是願景,而是現實中各國能源政策的核心驅動力。就在不久前,一個橫跨中亞沙特與中國的重大可再生能源專案提前實現商業運營,成為國際合作模式與能源轉型實踐的雙重典範。
2025年4月初,由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ACWA Power)與中國南方電網全資子公司——南網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烏茲別克斯坦巴什和贊克爾迪風電獨立發電專案(IPP)正式接入國家電網,標誌著該國最大風電專案進入全面商業運營階段。專案總裝機容量高達1吉瓦,成為中亞地區目前最大的在運營風電專案之一。
該風電專案原定商業運營時間為2025年6月,而如今提前在4月初實現全面商業化運行,比購電協議中約定的時間提前近兩個月。這在大型能源基礎設施專案中極為罕見,尤其是在跨國開發、不同制度環境協作下,更顯不凡。

提前並網意味著專案在規劃、融資、建設、調試等多個關鍵環節上協同順暢。ACWA Power展現出其在全球能源市場積累的成熟專案管理能力,而南網國際香港公司作為中方代表,則在可再生能源系統整合方面展現出強大的工程與技術實力。
對熟悉國際專案運作的人士而言,這種效率不僅關係到資本回報週期的優化,更體現出中沙雙方在綠色轉型戰略上的高度一致性與務實推進能力。
本項目的投資結構也值得深思。ACWA Power持有65%股份,南網國際香港公司持有35%。這一比例安排不僅保障了ACWA Power作為主導方的運營效率,也為中方在專案治理、收益分配和長期運營中獲得可觀利益創造了機制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更多以設備提供商和EPC總承包商角色出現,而此次南網國際作為專案股東深度參與,從融資、建設到運營全鏈條介入,意味著中企在國際清潔能源投資領域的角色正逐步從“施工隊”向“投資者”和“運營商”轉型。
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腹地,長期依賴化石能源。近年來,其政府逐步明確了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發展路徑,目標是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提高至25%以上。在這一政策背景下,ACWA Power與南網國際聯合開發的這類大型風電專案,不僅符合當地政策優先方向,更在區域層面上推動綠色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
巴什和贊克爾迪風電專案不僅具備規模優勢,還具備高度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據估算,專案每年可減少約26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每年減少近70萬輛燃油汽車上路所造成的碳排放,對區域環境治理和氣候目標具有重要助益。
作為沙特“2030願景”戰略核心企業之一,ACWA Power近年來不斷深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自2009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以來,該公司已與中國領先的EPC承包商、設備製造商、金融機構及投融資平臺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
目前,中國合作夥伴已參與超過40個ACWA Power專案,專案遍及全球10多個國家,涵蓋太陽能、風能、海水淡化、綠色氫能等多個關鍵清潔能源領域。從金融注資到供應鏈支持,中國要素在ACWA Power全球佈局中的占比日益提升。
此次烏茲別克斯坦風電專案便是中國資本、中國設備與中國工程經驗集成輸出的又一代表作。不僅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本地化合作提供了範例,也成為中阿綠色產業協同的新支點。
本項目的成功啟示我們:國際能源合作的核心早已從簡單的“專案輸出”轉向了“價值共創”。中國企業不僅輸出裝備與資金,更通過資本參與、技術協作和運營共用,成為當地能源結構優化的有機一部分。
而ACWA Power也通過與中國夥伴的長期協作,有效降低了全球專案的開發成本與融資難度,從而加快了其在多個地區複製綠色能源專案的能力。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種協同機制背後代表著全球能源治理模式的結構性變化。在能源供需格局、環保壓力與地緣政治交織背景下,“跨國合作+綠色發展”的組合正成為新時期能源投資的主要路徑。
在中沙深化經貿合作、“一帶一路”倡議與沙特“2030願景”互促共振的背景下,巴什和贊克爾迪風電專案的成功並非孤例,而是趨勢。
ACWA Power與南網國際的這次深度協作,提前兩月投產的不凡效率,以及在股權、收益、技術等方面的平衡模式,都將成為中企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參與合作、塑造規則、擴大影響的重要參照。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