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泰能源落子阿塞拜疆,打開中亞綠色轉型新窗口
4月22日,在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訪華之際,一則值得關注的新能源合作動態悄然刷屏:寰泰能源董事長兼總裁南逸與阿塞拜疆能源部部長帕爾維茲·沙赫巴佐夫在北京正式簽署了阿塞拜疆100MW光伏專案投資協議。
這不僅是寰泰能源在海外佈局上的一大步,更是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全球綠色轉型進程中發出的又一聲量級信號。
該專案不僅是阿塞拜疆首個通過國際公開招投標方式落地的新能源專案,更是在2024年COP29大會期間由阿政府正式啟動、向全球新能源巨頭釋放的信號工程。
在包括沙特ACWA、阿聯酋Masdar等老牌中東能源企業的競爭中,寰泰能源脫穎而出,一舉中標,贏得100MW光伏專案投資資格,這本身已經向市場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海外,正憑藉綜合實力和成本效率贏得越來越多的高質量專案。
據披露,該專案總投資約5100萬美元,建設地址位於阿塞拜疆首都巴庫以西約80公里處的戈布斯坦,計畫於2026年年中實現並網發電。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1.8億度電,相當於每年可減少約14.652萬噸碳排放,助力阿塞拜疆在中期內實現能源結構的深度綠色轉型。
作為“中阿能源合作”的旗艦級工程,阿塞拜疆政府給予該專案高度重視。在此次協議中,阿政府明確承諾,將為寰泰能源提供稅務優惠、土地使用、並網接入等多維支持,並協同相關部門為專案推進全流程“開綠燈”。
在跨境專案推進中,稅制、土地、電網接入是典型“三道門檻”。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儘管資源稟賦優越,但因制度不透明、基礎設施不足,導致新能源企業“想進不敢進”“進了難落地”。而此次阿政府明確以制度保障作為合作配套,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軟著陸”環境。
寰泰能源董事長南逸在會談中表示,將在本次協議基礎上高效、高質推進專案落地建設,同時希望以此為平臺,打造中亞地區可複製、可推廣的清潔能源合作新範式。
長期以來,阿塞拜疆在全球能源體系中更多以石油天然氣資源輸出國形象出現。然而,面對碳中和目標和能源多元化戰略,阿政府正在推動從“黑色能源”向“綠色能源”加速轉型。
根據阿塞拜疆能源部規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本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從當前的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而作為連接中亞、歐洲與中東的地緣節點國家,阿塞拜疆也有潛力發展成為區域清潔能源調配中心。
此次與中國企業合作,不僅為其提供了專案建設資金和技術路徑,也為其國際綠色融資能力和碳市場參與能力打下基礎。
阿能源部長帕爾維茲·沙赫巴佐夫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我們希望寰泰能源能將先進的綠色電力技術和經驗帶入阿塞拜疆,助力我們構建低碳能源系統。”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顯著加快。從中東沙漠地帶的光伏專案,到非洲風電基地,再到拉美儲能設施建設,中國方案逐步在全球落地。
以寰泰能源為代表的新一代企業,已不僅滿足於“賣設備”“做EPC”,而是更注重資本+運營+標準的整合輸出能力。
此次阿塞拜疆專案中,寰泰能源作為獨立投資者身份中標,承擔從投資到運維的完整責任鏈,顯示其已具備成熟的專案融資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與跨境政策協調能力。這對於來自銀行、保險、法律、會計等行業的專業人士來說,提供了可供深度合作的產業平臺,也為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運作積累了新樣本。
在阿塞拜疆總統訪華期間簽署該協議,不僅體現中阿能源合作的緊密程度,更標誌著中國新能源企業“綠色外交”的戰略價值開始顯現。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已成為地緣博弈的主線之一,而清潔能源投資,正逐步替代傳統石油外交,成為新興國家外交的橋樑。
對政府投資促進、涉外金融服務機構來說,如何在全球綠色轉型潮流中精准識別可投資、可落地、可持續的專案,如何通過制度保障降低跨境專案的政治與合規風險,如何通過技術、資本與政策聯動機制打通市場壁壘,正成為新一輪國際合作的戰略命題。
寰泰能源在阿塞拜疆的100MW專案,可能只是中國清潔能源企業“出海版圖”上的一枚落子,但它所帶來的產業擴展效應、政策示範效應與區域聯動效應遠超專案本身。
對關注中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投資機會的決策者而言,這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新風向——一個以“綠電”為鑰,以“合作”為橋的全球能源新秩序,正在加速成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