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两月并网!中沙合作风电项目如何为中亚能源转型立下样板?
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当下,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是愿景,而是现实中各国能源政策的核心驱动力。就在不久前,一个横跨中亚沙特与中国的重大可再生能源项目提前实现商业运营,成为国际合作模式与能源转型实践的双重典范。
2025年4月初,由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与中国南方电网全资子公司——南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乌兹别克斯坦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独立发电项目(IPP)正式接入国家电网,标志着该国最大风电项目进入全面商业运营阶段。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1吉瓦,成为中亚地区目前最大的在运营风电项目之一。
该风电项目原定商业运营时间为2025年6月,而如今提前在4月初实现全面商业化运行,比购电协议中约定的时间提前近两个月。这在大型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中极为罕见,尤其是在跨国开发、不同制度环境协作下,更显不凡。

提前并网意味着项目在规划、融资、建设、调试等多个关键环节上协同顺畅。ACWA Power展现出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积累的成熟项目管理能力,而南网国际香港公司作为中方代表,则在可再生能源系统整合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工程与技术实力。
对熟悉国际项目运作的人士而言,这种效率不仅关系到资本回报周期的优化,更体现出中沙双方在绿色转型战略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务实推进能力。
本项目的投资结构也值得深思。ACWA Power持有65%股份,南网国际香港公司持有35%。这一比例安排不仅保障了ACWA Power作为主导方的运营效率,也为中方在项目治理、收益分配和长期运营中获得可观利益创造了机制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更多以设备提供商和EPC总承包商角色出现,而此次南网国际作为项目股东深度参与,从融资、建设到运营全链条介入,意味着中企在国际清洁能源投资领域的角色正逐步从“施工队”向“投资者”和“运营商”转型。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长期依赖化石能源。近年来,其政府逐步明确了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发展路径,目标是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提高至25%以上。在这一政策背景下,ACWA Power与南网国际联合开发的这类大型风电项目,不仅符合当地政策优先方向,更在区域层面上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
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项目不仅具备规模优势,还具备高度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据估算,项目每年可减少约2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每年减少近70万辆燃油汽车上路所造成的碳排放,对区域环境治理和气候目标具有重要助益。
作为沙特“2030愿景”战略核心企业之一,ACWA Power近年来不断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自2009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来,该公司已与中国领先的EPC承包商、设备制造商、金融机构及投融资平台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中国合作伙伴已参与超过40个ACWA Power项目,项目遍及全球10多个国家,涵盖太阳能、风能、海水淡化、绿色氢能等多个关键清洁能源领域。从金融注资到供应链支持,中国要素在ACWA Power全球布局中的占比日益提升。
此次乌兹别克斯坦风电项目便是中国资本、中国设备与中国工程经验集成输出的又一代表作。不仅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本地化合作提供了范例,也成为中阿绿色产业协同的新支点。
本项目的成功启示我们:国际能源合作的核心早已从简单的“项目输出”转向了“价值共创”。中国企业不仅输出装备与资金,更通过资本参与、技术协作和运营共享,成为当地能源结构优化的有机一部分。
而ACWA Power也通过与中国伙伴的长期协作,有效降低了全球项目的开发成本与融资难度,从而加快了其在多个地区复制绿色能源项目的能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协同机制背后代表着全球能源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变化。在能源供需格局、环保压力与地缘政治交织背景下,“跨国合作+绿色发展”的组合正成为新时期能源投资的主要路径。
在中沙深化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互促共振的背景下,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项目的成功并非孤例,而是趋势。
ACWA Power与南网国际的这次深度协作,提前两月投产的不凡效率,以及在股权、收益、技术等方面的平衡模式,都将成为中企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参与合作、塑造规则、扩大影响的重要参照。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