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GW风电+储能项目,看中国清洁能源出海硬实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全球能源结构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清洁能源出海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布局新兴市场的重要突破口。4月15日,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再下一城,成功中标1吉瓦(GW)风电项目及600兆瓦时(MWh)储能系统,不仅刷新了企业在中亚的市场布局,也为“风电+储能”一体化出海模式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本次中标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库斯塔奈地区,由该国能源部主导,是哈萨克斯坦首次推出“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竞标。该项目的成功中标,意味着寰泰能源在中亚清洁能源市场的领先优势正在被系统性地确立和扩张。

本轮竞拍释放的是一个总装机容量1GW的风电项目及600MWh储能系统,在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转型路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哈国能源部首次在公共竞标中整合风电与储能系统,这一变化释放出清晰信号:

其一,风电项目对电网友好性的要求大幅提升。 储能系统的引入,将有效对冲风电波动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和稳定性。
其二,能源部在政策层面更倾向引入综合解决方案型开发商。 对企业技术实力、系统集成能力及融资运营能力的要求全面提升。
其三,新能源项目正由单一容量竞标,向“生态+效率+融合”方向演进。 这无疑对具备完整产业链能力的企业构成利好。
经过激烈角逐,寰泰能源最终脱颖而出,反映出其在综合方案能力、成本控制力与工程交付预期上的竞争优势。
该项目不仅体量庞大,在能源转化效率与环境贡献方面也极具代表性:
年发电量约达39亿度电,可有效满足哈萨克斯坦北部区域的工业与居民用电需求;
年减碳排放390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100万辆中型燃油车的上路碳排放,减排效益显著;
配套的600MWh储能系统将显著提升风电输出的可控性,助力构建更具弹性的本地电网系统。
这一整合式项目,不仅为哈萨克斯坦实现绿色能源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亚区域国家应对能源结构调整压力提供了现实样本。
本次成功中标并非偶然,而是寰泰能源持续深耕中亚市场、打造全产业链能力的系统性成果。截至目前,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的并网、已建及待建项目已达17个,总规模近2GW,是该国乃至中亚地区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商。
这背后是寰泰能源在三个方面构建起的“出海护城河”: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从风电场选址、设计、设备集成、储能方案,到融资方案设计与后期运维,寰泰能源已构建起涵盖**“新能源+储能”**的闭环能力。特别是在储能技术落地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与海外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为项目方案的技术适配与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区域政策理解与本地化落地能力
多年的海外运营经验,使寰泰能源能精准理解哈萨克斯坦能源转型战略,在项目开发前期实现政策、资源和投资预期的快速协同。此外,其本地化团队机制,也提升了项目效率和社会接受度。
资本与金融工具运用能力
针对大规模项目,寰泰能源在海外融资方面具备稳定渠道,与多家中资及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此次竞标中的投资规模巨大,公司已为项目储备多维度资金方案,保障后续推进不受掣肘。
从国家层面看,中亚国家正逐步推进脱碳进程,其中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至少15%。而风电作为其核心发展路径之一,正快速放量。
在此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如果能实现从“设备输出”向“解决方案输出”“资本参与”和“长期运营”升级,不仅能获取更大收益空间,也能强化全球市场话语权。
寰泰能源的中标,不只是一次工程中的成功,更代表着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新兴市场实现“技术-金融-运营”多维融合的又一次示范。它提示我们:未来出海成功的核心,不在于单一技术优势,而在于“项目全周期闭环能力”的打造。
当前,中国在全球风电、光伏制造上占据领先地位,但在海外市场从单一设备输出迈向系统性投资运营,还有很大空间。寰泰能源在中亚构建的风储一体化样板,未来可被快速复制到东欧、中东、非洲等新能源政策刚起步但需求快速释放的区域。
特别是在国际绿色投资加速聚焦“减碳收益+稳定电力”的背景下,具备整合风储发电、智慧运维、碳交易配套能力的中国企业,将有望成为新一代全球能源解决方案的主导者。
这一次,寰泰能源不仅中标了一个超大体量的海外项目,更交出了一份关于如何以中国能力打造全球新能源竞争力的高分答卷。
从项目结构设计到落地方案整合,从多方投标突围到减排效益测算,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价值重塑力。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