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綠電版圖再擴容,正泰新能源在荷蘭完成38MW光伏專案交付
在全球能源轉型不斷加速的當下,中國新能源企業正悄然成為歐洲綠色變革的重要參與者。近日,正泰新能源歐洲分公司宣佈在荷蘭成功交付Larendeel 38MW光伏專案,不僅為正泰在歐洲的專案佈局再添一筆高質量成果,也為中歐綠色合作帶來了新的範式樣本。
該專案位於荷蘭中部城市德呂滕(Druten),占地面積達32公頃。專案於2024年夏季啟動建設,並於2025年第一季度順利完成交付。投運後,該光伏電站預計可為當地約12,000戶家庭提供穩定的綠色電力,成為當地社區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

專案不僅在能源供應層面意義重大,更是正泰新能源在歐洲市場戰略推進中的關鍵一環。作為正泰在歐洲交付的重要地面電站之一,Larendeel專案的成功交付也體現了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海外全流程專案管理、綠色技術集成及本地化運作方面日益成熟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專案不僅追求電力效益,更高度重視生態融合與可持續發展。在專案規劃與施工階段,施工團隊特別採用低矮灌木隔離方式,將光伏面板與周邊自然景觀巧妙融合,實現“光伏藍”與“生態綠”的和諧共生。
此外,Larendeel專案在電站周邊區域種植多樣化植被與花卉,打造適宜生物生存的小型濕地與池塘,並在沿岸配置景觀樹木。整個設計過程不僅考慮景觀美學,也從生物多樣性保護出發,使專案不僅是能源工程,更是一座生態工程。
這種理念上的“超前整合”讓人聯想到近年來歐盟在《綠色協議》中所強調的“能源轉型與自然保護應同步進行”,Larendeel專案無疑是一種踐行。
自2022年以來,歐洲大陸因地緣衝突、天然氣短缺、國際油價波動等多重因素,掀起新一輪能源結構重塑浪潮。面對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結構性風險,歐洲國家紛紛加碼本地綠色能源佈局,以期在未來十年內構建自主、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
正泰新能源專案負責人指出:“歐洲不僅高度重視綠色能源轉型,也愈發重視能源安全的獨立性,光伏作為易部署、穩定輸出的能源解決方案,成為眾多地方政府優先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荷蘭作為歐盟內部綠色能源轉型速度較快的國家,早在2023年便將光伏發電納入公共基礎設施重點投資方向,多地出臺綠色信貸、建設補貼、土地優先批復等配套政策。正泰Larendeel專案正是在這一宏觀背景下受益,並得以高效推進。
Larendeel專案的交付是正泰新能源歐洲戰略落地的重要階段性成果,也折射出中國清潔能源企業在“走出去”進程中的變與不變:
變的是路徑與模式:從早期的出口設備模式,轉型為全生命週期開發、建設、運營+本地參與的複合型市場進入方式;
不變的是技術與供應鏈優勢:中國光伏組件製造在全球仍然保持領先,尤其在性價比、產業鏈整合、交付速度等方面具有顯著比較優勢。
以正泰為例,其在歐洲不僅設有本地子公司,還擁有包括銷售、專案開發、EPC(設計-採購-建設)及O&M(運行維護)在內的完整生態鏈條。Larendeel專案正是在該一體化能力的支撐下實現“如期交付”的。
而在專案開發與社會治理層面,正泰也展現出對本地居民、社區訴求、環保團體意見的重視,通過溝通機制提升社會認可度,為專案可持續運營打下良好基礎。
對於本刊的核心讀者群體——銀行、投資機構、政府投資促進機構、涉外律所與會計師事務所等,Larendeel專案的成功落地帶來以下幾點具有現實意義的啟示:
綠色能源專案是未來10年歐洲直接投資的主要抓手:從“投資移民”到“綠色移民”,各國投資促進局更願意引入能夠帶來長期綠色收益與本地就業的專案;
中資背景企業在綠色金融領域仍有巨大合作空間:綠色債券、綠色貸款、EPC融資等跨境工具將成為未來中歐綠色產業合作的重要抓手;
碳中和+能源安全已成為歐洲政策共識:無論是企業業務拓展還是服務機構專業對接,都需圍繞“雙碳+能源獨立”戰略進行產品與服務創新。
Larendeel專案的交付,標誌著正泰新能源在歐洲又站上一個新臺階。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中資企業在全球綠色能源變革中從“參與者”向“規則貢獻者”的角色轉變。
隨著歐洲能源政策持續向綠色、去碳傾斜,擁有清潔能源與專案交付能力的中國企業,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窗口。誰能率先建立起“綠色技術+本地信任”的雙重護城河,誰就可能在未來的全球能源新秩序中佔據先機。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