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大铁矿项目正式投产,中国工程赢得全球关注
2025年4月15日,随着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亲自按下启动按钮,中铁一局承建的新唐克里里3000万吨磁铁矿选矿厂(一期)项目宣布正式竣工投产。这一标志性工程不仅刷新了非洲矿业建设的新纪录,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工程企业在全球资源开发中的硬实力与新担当。

非洲素有“资源宝库”之称,但长期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许多矿产资源尚未实现规模化、高效开发。此次由中铁一局总承包的塞拉利昂新唐克里里磁铁矿选矿厂,是中国工程技术在非洲的一次高质量输出。

该项目位于塞拉利昂北方省唐克里里矿区,占地408平方公里,是全球探明储量最大的单体磁铁矿之一。整个选矿厂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原矿量3000万吨、年产66% TFe品位铁精矿1000万吨的能力,是塞拉利昂历史上最大的矿产项目之一。
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竣工投产,涵盖了粗碎站、大块干选车间、中细碎车间、磨磁车间等核心工艺系统,总计完成设备安装234台套、电柜电箱763台,混凝土浇筑达3.1万方,充分体现出中国工程团队在系统集成与大型项目管理方面的强大能力。

在竣工仪式当天,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亲自为项目启动按钮揭幕,象征着该国最大工业设施之一正式进入运营阶段。他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铁一局的工程效率与技术能力,称这一项目将通过高附加值铁精矿出口,优化本国贸易结构,推动电力、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是塞拉利昂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比奥总统强调:“这是对塞拉利昂民众有重大福祉的项目。它不仅是我们国家资源开发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也是我们与中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象征。”

这次项目并非仅限于工程建设,其背后更体现出中国工程企业对“产业链出海”新模式的探索。中铁一局此次以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深度参与项目开发,全面负责工程设计、物资采购与施工执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属地雨季漫长、物流闭塞、设备物资严重匮乏等一系列挑战。项目部通过“海铁陆”联运提前筹备物资,实施动态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安排工序流程,实现了效率与安全的双重保障。一期工程从2024年4月开工至今,仅用一年时间实现高标准交付,展现出中铁一局在极端环境下的组织能力和专业素养。

长期以来,非洲资源出口结构以原矿、原油等初级品为主,导致“资源富国穷”现象普遍存在。而中铁一局此次承建的3000万吨选矿厂,为塞拉利昂迈入资源精加工、提升出口附加值提供了现实支撑。
项目投产后,可实现TFe品位66%的铁精矿年产量1000万吨,产品不仅适用于国际钢铁市场的高端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塞国在全球矿产品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这种由初级开采向深度加工延伸的变革,将推动该国摆脱对单一资源出口的依赖,走向可持续工业化发展之路。
同时,该项目还带动大量本地就业,涵盖建筑、运输、电力等多个配套产业,有效提升了当地人力资源素质和工程技能,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此项目是中铁一局在非洲承建的首个集选矿厂建设、采剥、爆破施工于一体的EPC总承包项目。其顺利交付不仅标志着企业实现从传统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向资源类重工业拓展的战略升级,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管理,从技术输出到产业合作,中铁一局为非洲矿业树立了标杆工程。这种以EPC+本地配套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模式,未来或将在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成为推动全球资源经济转型的新范式。
当前,随着全球产业链、资源链格局加速重构,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产能协同”窗口期。如何在国际资源开发中发挥更深层次的产业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成为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出海的关键。
塞拉利昂新唐克里里铁矿项目不仅是一次项目合作,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开发话语权提升的缩影。未来,随着项目二期推进及后续加工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中铁一局及其合作伙伴有望在非洲建立更具影响力的矿业综合运营平台,推动更多跨境资源合作落地。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