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在喀麦隆再下一城,助推非洲能源基础设施提速
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快的当下,非洲这片充满活力的大陆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布局与投资合作的关键热土。近日,中国电建喀麦隆代表处与喀麦隆克里比港务局正式签署克里比225千伏输变电线项目合同,标志着中国电建在非洲电力市场再下一城,也为中喀能源合作增添了重要砝码。
这是继曼维莱水电站、雅温得输电环线等项目之后,中国电建在喀麦隆承接的又一标志性能源工程,不仅将为当地港口运营与产业发展注入稳定电力支持,更将强化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的影响力,为中国资本与工程出海提供新范本。
此次签约的克里比225千伏输变电线项目,是喀麦隆政府围绕“能源优先”战略重点推进的基建工程,涉及三大核心建设内容:
扩建克里比工业园变电站,新增2个进线间隔,提升工业园核心负载能力;
新建41.7公里双回架空输电线路,连接产业腹地与关键枢纽,解决供电瓶颈;
强化克里比港口的电力保障,推动其向区域航运与物流中心升级。

作为喀麦隆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深水港之一,克里比港近年来吸引了包括油气、矿产、加工制造等多产业集群聚集,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而225千伏输电项目的落地,不仅解决“卡脖子”式电力问题,更是当地能源基础设施“高压化、规模化、一体化”升级的关键一环。
在签约仪式上,克里比港务局总经理梅洛姆·帕特里斯高度评价中国电建的专业能力与履约效率,并指出:“此次合作是推动克里比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一步,期待项目早日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事实上,中国电建自2009年进入喀麦隆工程承包市场以来,始终是该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坚定参与者。十余年来,其承建项目包括:
曼维莱水电站:提升喀麦隆国家电力自给率的核心项目;
曼维莱输变电线:实现水电站电力外送的主干网工程;
雅温得225千伏输变电环线:形成首都能源供应闭环,优化城市配电结构。
这条横贯南北、串联工业与民用、覆盖城市与港口的“中喀能源走廊”,不仅提高了喀麦隆国家电网的稳定性,也形成了中国电建在喀麦隆乃至中部非洲电力工程领域的专业口碑和品牌优势。
此次签约的克里比项目,是中国电建在喀麦隆市场的再一次深度布局,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其在非洲高压输变电领域的龙头地位。
对许多在非洲投资或关注“一带一路”合作的专业机构而言,中国电建的此次行动释放了三重信号:
品牌可信力:十多年本地化经营与高质量履约,形成了“可信可依赖”的品牌形象;
全链条能力:涵盖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建设施工、运维服务的全流程交付体系;
政策协同效应:契合喀麦隆政府“2035国家发展战略”中对电力系统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中国电建以“交钥匙工程+本地技术转移”为核心,不仅输出工程,更是在培育非洲当地能源人才、形成区域电力技术标准、完善运维生态上不断加码。此次克里比项目即包括对本地施工团队的培训与后期维护服务,这正是“输电+输能力”的真实体现。
以克里比为例,其不仅是喀麦隆的门户港口,也连接中非、赤道几内亚、加蓬等国,是非洲中西部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枢纽。随着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推进,对电力、物流、产业配套的跨国需求愈加凸显。
未来,以克里比港为核心的区域工业带将持续壮大,而能源基础设施作为其底层支撑,亟需像中国电建这样具备“大电压、大距离、大负载”系统解决能力的国际工程企业参与。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战略机遇。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南南合作深化的大背景下,非洲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正在释放新一轮投资红利。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银行、保险、基金与律所,若聚焦以下方向,将更好把握中国企业“出海带动资本输出”的窗口:
多边融资合作:如与中非发展基金、进出口银行开展多币种共投;
工程类风险保障:通过政策性保险+商业险组合优化项目融资结构;
区域法规合规服务:为企业提供本地化法律、税务、雇佣等全流程咨询;
绿色金融创新工具:探索将输变电等项目纳入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基金体系。
值得强调的是,非洲基建项目正在由传统的“承包建设型”向“投资运营型”转变,中国电建等企业正从“建设者”逐步演进为“运营者+集成商”,这也倒逼服务机构提供更加精细化、产业化的配套支持。
克里比225千伏输变电线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一条线路、一笔合同,而是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逻辑不断进化的真实缩影。它既是能源互联的象征,也是中非信任的结晶,更是全球基础设施合作新范式的又一例证。
当下,中国电建的每一次“落子”,都在非洲这片发展热土上深植产业合作的种子。而这些种子,正不断结出连接中非未来、连通资本与技术、融合发展与绿色的累累硕果。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