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綠色投資加速:三項重磅協議釋放中東“非油經濟”新動能
近年來,全球可持續金融浪潮席捲而來,海灣國家也正在從資源依賴型經濟向綠色、多元化經濟轉型。阿曼,作為海灣合作委員會(GCC)中頗具潛力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抓住這一趨勢,積極謀求經濟結構的重塑。2025年4月,阿曼財政部與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在首都馬斯喀特舉行聯合會議,並成功簽署三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掀開該國綠色可持續投資與非石油經濟發展新篇章。
這三項協議不僅勾勒出阿曼在綠色金融和產業升級方面的清晰路徑,也對中國金融機構、綠色專案投資方、跨境合作主體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實踐樣本。
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是阿曼政府與國際金融公司的三項合作協議,涵蓋聯合投資、綠色金融支持、以及高技術製造業落地等多個維度,顯示出阿曼財政體系在推動結構性改革方面的堅定決心。

第一份協議由國際金融公司與阿曼未來基金聯合簽署,核心內容是共同研究並開展綠色製造、清潔能源、旅遊、物流、農業綜合體及醫療保健等關鍵領域的投資合作。這些產業的共同特徵是“非油”“綠色”“可持續”,它們正是阿曼《2040國家願景》中提倡的未來支柱型產業。協議明確提出,相關投資將聚焦於帶動本地就業和引導私營經濟活力,為阿曼長期依賴油氣財政的經濟結構注入更具韌性的增長動能。
第二項協議是國際金融公司與阿曼國家金融公司(NFC)簽署的1.2億美元綠色融資安排。此資金將專項用於支持阿曼本地的中小企業與個體經營者,開展清潔交通、可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等綠色專案。這一安排具有顯著的普惠金融屬性,不僅回應了阿曼私營部門對綠色融資管道稀缺的現實需求,也將綠色金融理念進一步滲透至經濟基礎層。
第三項協議尤為引人關注——國際金融公司與聯合太陽能多晶矽公司達成一項總值16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用於支持在阿曼蘇哈爾工業區建設年產10萬噸多晶矽的大型專案。該專案將成為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光伏產業基礎材料製造工程之一,建成後不僅可滿足本地綠色能源發展的基礎材料需求,更有望輻射周邊GCC國家及非洲市場,對構建地區級清潔能源供應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透視這三份協議,不難發現阿曼此次佈局釋放了以下三大關鍵信號:
1. 可持續投資成為主旋律
無論是產業合作、金融支持,還是製造業落地,協議的核心均圍繞綠色、清潔、低碳展開。阿曼財政部此次主動引入世界銀行集團及國際金融公司,顯然是希望借助其在綠色金融標準、風控機制及跨國投資引導方面的專業能力,加速本國綠色金融市場的成熟度與國際接軌。
2. “非油經濟”戰略全面提速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國家,阿曼近年來的財政收入對油氣的依賴比例依舊超過70%。本次協議聚焦在旅遊、農業、醫療、製造等非傳統產業,恰恰顯示出阿曼正從單一資源出口國向“內生型、多元化”經濟模式邁進。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阿曼日益清晰的非油產業藍圖,意味著新的產業合作窗口正在打開。
3. 中小企業與地方專案首次成為融資核心
不同於以往僅關注大型基建或能源專案的國際融資模式,本次1.2億美元專項融資著眼於中小企業及地方綠色專案,極具普惠性與可擴展性。這不僅契合當前國際金融組織“包容性增長”的理念,也為中國從事綠色專案設計、融資顧問、ESG管理的機構提供了嵌入式合作的新入口。
阿曼此次綠色合作協議中顯現出的專案模式與融資結構,對中國“走出去”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綠色產業鏈投資主體均具有較強的參考意義:
融資結構的靈活性:例如與NFC合作的貸款模式,兼具主權信用背書與商業化評估機制,適合中資銀行探索類比專案的境外參與路徑。
製造基地外溢價值顯著:蘇哈爾多晶矽專案若順利推進,將在中東地區形成一個高度依賴光伏組件與上游原材料的產業鏈集群。中國光伏行業可從設備、技術服務、運維等維度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基金聯合模式值得關注:未來基金與IFC的聯合投資機制,代表了一種“主權+多邊+商業”三元合作模型,為中方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絲路基金等對接多邊資本提供了新樣板。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國家,阿曼此次在綠色金融與非油經濟領域的加速佈局,不僅體現出其經濟轉型的戰略定力,也預示著中東地區將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綠色資本流動的重要板塊。
對於中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產業投資者而言,如何在此輪綠色轉型浪潮中找到“阿曼模式”中的合作介面,將決定下一個十年我們在中東新興市場中的話語權。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