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帶一路’成績單:中企全球合作新機遇
在全球經濟波動和挑戰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持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深化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2024年,商務部發佈了關於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效報告,標誌著中國在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互利共贏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報告內容涵蓋了貿易合作、雙向投資、具體專案建設等多個方面,體現了中國企業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開創繁榮未來的堅定決心。


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到22.1萬億元,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市場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從進口方面看,中國超大市場的吸引力愈發強勁,近54%的進口商品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這一數據不僅表明了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還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從出口方面來看,中國的出口商品不僅包括消費品,還涵蓋了設備、零部件等技術密集型產品,這些商品的輸出極大地促進了共建國家產業的發展。通過貿易合作,中國有效促進了共建國家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局面。

2024年,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雙向投資持續深化,推動了產業合作的新進展。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24年1-11月,中國對共建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2146.6億元,而共建國家對華投資則為998.7億元。這一數據表明,雙向投資不僅穩步增長,還進一步推動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新簽署了36份投資合作協議,涉及的領域涵蓋綠色、數字和藍色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這些協議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機會,同時也為共建國家的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中國與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兩國雙園”合作,在推動綠色發展、數字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這類合作模式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了更多定制化的發展方案,也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打造了更強的品牌影響力。

專案建設是“一帶一路”倡議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2024年,商務部報告中提到,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承包的工程專案營業額達到了8263.4億元。同時,中國在這些國家實施了700餘個援助專案,涵蓋了基礎設施、民生專案等多個領域。
這些專案不僅涵蓋了標誌性的大型基礎設施工程,還包括了許多“小而美”的民生專案。這些“小而美”的專案,雖然規模較小,但在促進民生、改善當地人民生活質量方面具有極大的社會效益。通過這些專案的落地,中國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展示了高效的工程技術,還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植於“一帶一路”國家的實際需求中。
例如,在非洲,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專案的推進,既解決了當地的交通瓶頸問題,也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在中亞和東南亞,中國企業參與的水利、能源、通訊等專案的建設,直接推動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除了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外,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新興領域的合作也在穩步推進。商務部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在數字經濟、清潔能源和綠色礦產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隨著全球綠色發展和數字轉型的加速,合作的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在數字經濟方面,中國已與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加強了合作。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跨國電商的合作正成為新的增長點。中國的技術和經驗為共建國家提供了支持,尤其是在大數據、雲計算、5G等技術領域,中國企業的優勢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與共建國家積極推進綠色能源專案合作,特別是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諸多突破。中國企業不僅提供了先進的技術,還在專案建設中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推動了“一帶一路”國家在綠色轉型方面的進展。

未來,商務部將進一步推動經貿合作機制的完善,確保“一帶一路”合作的持續性和深入性。李詠箑副代表提到,2025年中國將重點推進四大領域的工作:一是推動產供鏈國際合作,二是深化務實專案合作,三是拓展新興領域合作,四是完善經貿合作機制。
在產供鏈合作方面,中國將繼續擴大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貿易投資和產業合作,發揮境外經貿合作區、兩國雙園等平臺的作用,推動雙方在多元化領域的深度合作。此外,中國還將通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自由貿易協定等機制,進一步提高合作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總的來說,2024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不僅在傳統的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領域取得了新突破,還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開展了務實合作。這些成果的背後,不僅是中國與共建國家之間日益深入的合作關係,更是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的新機遇。
在未來的合作中,中國將繼續以務實、開放、共贏的姿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助力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不僅是發展壯大的機遇,更是展現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關鍵時刻。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