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合規 降低跨境金融服務成本 全球首個互操作數字化托收合作落地北京"兩區"
2025年4月9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兩區”辦)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簡稱IMDA)共同推動的全球首個互操作數字化托收(D/P)的無紙貿易實單合作項目成功落地。這是北京市商務局(“兩區”辦)與IMDA於2023年12月簽署《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合作諒解備忘錄》後,由“兩區”辦指導、北京博銳開放政策研究院具體負責的北京-新加坡數字經濟合作的又壹落地成果,實現了國際貿易與金融服務中全新的互操作數字化貿易支付方式,為常態化運行打下了良好基礎。
該合作項目由中糧工業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與新加坡壹豐有限公司聯合實施,通過B2B跨境電商模式(中國海關代碼:9710)出口,委托新加坡船運公司太平船務(PIL)負責海運,將食品罐頭集裝箱從廈門港運至新加坡港。中國銀行(BOC)、中國工商銀行(ICBC)作為托收行,新加坡大華銀行(UOB)、新加坡星展銀行(DBS)作為代收行,是支撐本次電子提單數字化托收項目的重要參與方。
該合作項目依托北京慧貿天下公司發起的可信貿易協作網絡(簡稱“信貿鏈”)和IMDA開發的TradeTrust對接融合,通過不同區塊鏈底座(長安鏈與星火鏈)、不同數字貿易平臺(慧貿天下與SGTraDex)之間的跨鏈互操作,實現了電子提單和其他用於驗證、溯源、貨權轉讓的數字貿易文件,在船東、貨主、銀行等參與方間的高效安全流轉。電子提單作為貨權憑證,不僅用於通關和物流,還解決了傳統托收中紙質單據可能丟失、被篡改的問題,提升了貿易的安全性與可信度。同時,國際貿易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覆蓋了合同簽訂、單據流轉、款項支付等環節,實現了托收行與代收行間電子單據的全線上流轉,極大縮短了業務周期,降低了時間成本,提升了貿易效率。
據參與該合作的中方銀行(中國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介紹,實測結果顯示,通過電子單據數字化傳輸方式取代傳統銀行間的紙質單據跨國郵寄方式,單據流轉成本降低約30%,有效防範了單據欺詐、丟失等風險問題。中糧工業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指出,傳統紙質托收方式從發貨到付款約需20天,數字化後縮短至5天左右,大幅降低單據處理和傳遞延誤的時間,顯著提升資金周轉效率。新加坡企業也取得了類似的降本增效效果。壹豐節省了60%的文件處理時間,無需等待快遞文件即可更快地申領貨物。根據太平船務(PIL)的實測結果,每筆提單(BL)的處理時間,已從快遞紙質提單所需的5-10天大幅降至數字化交易所需的8分鐘,同時也消除了單據在運送過程中丟失的風險。星展銀行強調,互操作性和通用標準是應對閉環平臺可擴展性挑戰、加速貿易數字化和保障可信全球貿易生態系統的關鍵。

大華銀行在此項目中明確,TradeTrust賦能的電子提單的數字化發行、轉讓和背書,能使銀行有效地確認提單的真實性,而無需另外的驗證過程。如能規模化使用,將有助於降低貿易融資的詐騙風險,提升跨境貿易融資的可信度。

此前,在“兩區”辦與IMDA的共同推動下,中糧-壹豐於2023年10月(太平船務負責船運)和2024年5月(馬士基負責船運)實施的全環節、互操作貿易數字化合作中,采用電匯方式支付。前期的成功實踐為此次數字化托收的落地打下了堅實基礎,從而實現了國際貿易金融中數字化貿易支付的互操作模式拓展。
下壹步,“兩區”辦與IMDA將基於“信貿鏈+TradeTrust”拓展更多全環節、互操作貿易數字化合作場景。這些場景將涉及更多國家與地區,涵蓋更多行業和業務類型,推動更多貨主企業、金融機構、物流服務商等各方參與其中,共同推廣國際貿易與金融服務的數字化轉型,為全球貿易與金融註入新動能。
該合作項目在跨境金融方面實現了數字化支付方式的拓展,提升了支付效率,降低了單據欺詐風險,降低了跨境金融服務成本,確保了跨境金融服務的合規性,促進了跨境金融機構的協同合作。未來,隨著更多合作場景的拓展,將進壹步推動跨境金融服務的創新和發展。
來源:北京市“兩區”辦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