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再赢沙特600MW风电大单,背后的技术突围与产业启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不断深化,中国制造与中国技术正在以高质量的方式深度融入当地能源转型进程。近日,青岛派诺蒙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中国电建沙特阿尔加特600MW风电项目直流UPS设备采购,再次证明中国企业在海外高端电力设备领域的竞争力和系统集成能力。

沙特阿拉伯正处于能源结构重塑的重要关口。根据“沙特2030愿景”,该国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大幅提升,从而减少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建在沙特启动的阿尔加特(Al Ghat)600MW风电项目成为焦点。

该项目位于沙特中部利雅得省AGA,距离Al Ghat镇以北约5公里,Az Zulfi以南不到3公里,地理位置便于接入当地电力输送主干网。项目包含一座600MW的风电场,其变电站设计涵盖了132kV GIS、高压电力变压器、完整的继电保护系统、计量与通信设备以及SCADA系统,是一项典型的高集成度新能源输配电工程。
在该项目中,青岛派诺蒙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直流UPS设备分包部分,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执行。这标志着中国企业不仅承担项目总承包角色,更在关键核心设备环节实现突破。
UPS系统(不间断电源)虽非项目核心发电设施,但却是维系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与安全通信的神经中枢。尤其在沙漠高温、风沙频发的极端气候环境下,对UPS系统的可靠性、耐候性和可维护性提出极高要求。
派诺蒙此次中标,正是凭借其多年在电力电子、直流系统集成、工业UPS领域的研发优势。其定制化直流UPS解决方案不仅符合IEC标准和沙特本地电力规范,同时在系统热稳定性、电磁兼容性、故障自诊断等核心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更值得一提的是,派诺蒙此次中标采用的是“数字化+模块化”架构设计,不仅可实现设备远程运维,还为未来扩容和冗余设计提供良好接口。这种方案的成功落地,也为中国企业在中东市场打通高技术壁垒提供重要样本。
中国企业在中东能源领域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早期承包型工程输出,到如今“技术+服务+本地适配”的深度融合模式,以电建系统、派诺蒙为代表的企业,不再仅是“工程建设者”,更逐渐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长期运营伙伴”。
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包括:
中东国家对技术含量与系统可靠性的要求显著提升:以沙特为例,国家能源采购机制已逐渐向招标制和性能责任制过渡,对供货商技术响应能力提出更高标准。
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趋于系统化与高端化:传统依赖价格优势的“走出去”模式正逐步让位于“品牌+技术”的全面输出。
本地政策环境变化促使中企适应性更强:面对沙特“本地化制造要求”,中国企业更注重本地工程师培训、设备可溯源性与运营服务支持。
派诺蒙中标UPS分包,虽属设备层面,但实际上体现出中国制造与中国技术正在整个价值链中纵深布局,从系统方案设计到交付、运维、服务全周期参与,为后续深层次合作打下基础。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派诺蒙的中标事件也反映出我国电力设备产业的几个重要趋势:
从通用设备向专用集成系统转型:相比传统的电力柜、开关设备,当前市场更青睐能深度嵌入电力系统逻辑、具备自诊断和远程运维能力的“智能设备”。
“双碳”背景下的全球风电市场仍处上升通道:据IRENA数据,到203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或将超过200GW,其中中东、非洲和东南亚成为新增长极。
中国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加速落地:过去两年中,多个以中国企业为核心主导的海外电力项目在智能控制、通信保护、储能配套等领域均实现本地化量产。
因此,此类中标不仅具有短期商业价值,更是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和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里程碑。
沙特阿尔加特600MW风电项目只是中沙能源合作体系中的一环,但背后所反映出的技术含量、产业融合程度、企业国际化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笔设备采购的范畴。
青岛派诺蒙电气在此次中标中所展示的,是中国电力装备企业“由大向强”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方案”如何在国际规则体系中实现技术主导、价值主导的一个具体实践。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