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型电站到EV充电,晶科储能如何重塑波兰电网韧性?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重塑的时代窗口期,欧洲国家正通过“技术跃迁+产业协同”推动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与电网智能化建设。近日,光储巨头晶科储能宣布与波兰领先能源解决方案商TRANS-KOL深化战略合作,推动“双轨储能”项目加速落地,成为中国清洁能源技术“走出去”的又一典型案例。
此次合作不仅是两个行业头部企业在绿色能源转型上的深度协同,更是波兰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一跃,为波兰在欧洲能源版图中争夺更大话语权注入关键动能。


根据晶科储能5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发布的信息,本轮合作包括已签约的20兆瓦时地面储能项目,核心设备将部署晶科储能蓝鲸G2 5兆瓦时电池、储能变流器(PCS)和中压一体机(MV),以实现对电网的优化支撑与调频调峰。这类大型储能系统可显著提升波兰电网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支柱。

与此同时,TRANS-KOL近期还新增订购20套SunGiga海豚215KWh工商储能系统,主要用于加油站等商业终端的电动车(EV)充电调峰场景,实现了从“集中电站”到“分布场景”的技术覆盖,也标志着波兰能源系统向双轨储能策略转型:即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灵活部署并行推进。

在欧洲能源安全形势高度紧张、化石燃料波动频繁的大背景下,波兰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能源价格高企,亟需通过新型技术压降成本;另一方面,绿色能源装机迅速扩张,却受到电网接入与平衡能力制约。
晶科的“蓝鲸G2+SunGiga”组合为波兰提供了高度灵活的解决方案——前者适用于电网级别的负荷调节和可再生能源配套,后者则为商业终端提供智能用能管理及本地储能能力,从而实现能源就地消纳与成本控制双赢。
TRANS-KOL首席执行官Marcin Sobczak指出:“通过部署蓝鲸G2大型电站系统和SunGiga工商储系统,我们不仅提升了光伏发电效率,更实现了能效优化与电网稳定性增强的双重目标。此次合作标志着波兰能源基础设施升级的重要突破。”

从财务模型来看,储能系统作为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新基建类别,正受到欧洲国家广泛关注。尤其在电力市场价格波动性增加、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储能项目通过“削峰填谷+调频辅助服务+需求响应”形成多重收入路径,具备良好的金融产品化潜力。
对银行、进出口保险、投资公司等机构而言,晶科与TRANS-KOL的合作正在释放以下几个层面的机会:
融资结构设计:中型地面储能项目适合项目融资架构,具备贷款支持空间;
出口信贷与保险业务:涉及中国设备出口、技术服务与系统集成,为中信保等出口信保机构带来产品结构创新;
并购与投后管理:欧洲地区储能资产运营逐渐走向专业化,具备REITs化或PE基金进入的机会;
碳资产潜力挖掘:新型储能项目可申请碳减排指标,在波兰乃至整个欧盟碳交易市场中具备衍生价值。
晶科储能欧洲区总经理Roberto Murgioni表示:“晶科储能致力于推动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创新……此次合作巩固了晶科储能G2蓝鲸系统在欧洲市场的成功,也展示了我们在高增长市场中提供灵活、可靠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双碳目标”牵引与地缘格局变化交织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企业加快了“全球在地化布局”的节奏。此次晶科携手TRANS-KOL,展示了中资企业不再仅作为设备输出者,而是以系统集成者、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长期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欧洲能源结构升级。
波兰本身作为东欧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节点,其光伏及储能发展被视为“可再生能源走廊”的重要组成。晶科此次项目部署范围涵盖配套设备、技术平台、智慧管理系统等核心环节,形成了对本地产业链的纵深嵌入。
而对于全球关注产业链安全与多元化的当前环境来说,这种“走出去即扎下根”的合作模式正是高质量外资合作的理想范式。
在波兰这样快速增长但电网承压的市场,光伏与储能融合应用将不再只是“技术叠加”,而是系统性重塑电力系统运行逻辑与能源商业模式的底层路径。
晶科储能与TRANS-KOL的合作,为中资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全球能源赛道上,单一的产品输出已难以构建护城河,而“系统能力+本地融合+产业协同”的三位一体模式,才是赢得市场、占据战略高地的关键。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