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五局“綠色突圍”:首個建築廢物迴圈專案落地香港,釋放哪些信號?
2025年5月6日,一則來自香港基礎設施領域的消息引發行業關注——由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與香港同利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組成的聯營體,成功中標香港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2025-2028)專案(編號:CV/2024/02)。這是中國鐵建系統內首個聚焦建築垃圾處置與資源化再利用的專案,亦標誌著中鐵十五局正式挺進香港城市運營與建築廢物迴圈新賽道。
對多數熟悉傳統基建與軌道交通專案的投資人而言,此次中標並非“常規動作”。但如果放眼香港綠色轉型與大灣區迴圈經濟一體化背景,此舉則充滿前瞻意義。中鐵十五局這次“進軍建築廢物處置領域”,不僅具備政策紅利背書,更為中國企業在港參與城市可持續建設提供了新範式。

根據香港環保署統計,香港每年產生建築廢物高達2000萬噸以上,其中超八成為惰性廢物,如混凝土、磚石、泥土等。這類廢物處理成本高、轉運空間緊張,一直是制約香港城市更新與基建推進的痛點。

傳統做法多依賴外運堆填、臨時堆放等方式,不僅增加碳足跡,更佔用寶貴土地資源。因而,提升建築廢物本地化處理效率、加速資源回收,已成為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重點改革方向。此次中標專案,正是這一政策背景下的具體落地。
專案業主為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主要任務包括:
運營單位:中鐵十五局+香港同利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聯營體
專案週期:2025年—2028年,運營期為36個月
專案內容:接收並運營將軍澳第137區與屯門第38區兩座建築廢物分選廠
年處理能力:超200萬噸建築垃圾
升級改造後的將軍澳分選廠將作為示範設施,全面引入數位化、智能化技術,實現“就地產生、就地處理、分類利用”的閉環管理。處理後的惰性建築廢物將優先應用於場地平整、現場建設,其餘將用於生態磚、人行道、地板、隔斷牆等新型建材的製造,徹底打通“廢物—材料—建設”的綠色鏈條。
而非惰性建築廢物(如鋼材、木材、塑膠等)也將盡可能進入回收體系,提升整體資源化效率,真正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安全化的目標。
令人矚目的是,中鐵十五局此次引入了多項前沿技術,將傳統“拆運填埋”模式全面迭代為**“數字智能+綠色能源”閉環管理系統**:
1. LVMS卡車載重體積測量系統
無需停車,借助物聯網感測器即可即時檢測卡車所載建築廢物體積與重量,優化進場效率與清運調度能力。
2. 近紅外光譜分選系統
精准識別多種建材,通過光譜反射技術將不同物質分類,提升篩選準確率,減少人工誤差。
3. 3D組合篩選設備
一次性可處理0.2-120mm粒徑物料,篩選效率較傳統設備提高3倍以上,大幅提升分選處理速度與品質。
此外,專案將採用太陽能發電、新能源運輸車、新能源挖掘機等方式,打造“綠色施工+綠色運輸”全流程體系。這一運營模式代表著建築廢物處理行業向低碳、智能轉型的技術方向。
作為中國鐵建旗下的骨幹企業,中鐵十五局長期專注鐵路、公路、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專案。此次中標建築廢物處理專案,表面看是“跨界”,實則是對國家“雙碳戰略”和香港市場訴求的精准回應。
政策背景上,中國鐵建此前已在香港市場召開專題座談會,明確指出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築垃圾資源化、城市智能運維等方向,正是央企集團轉型的“戰略高地”。
專案機制上,中鐵十五局與本地企業香港同利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聯合投標,充分體現央地協同、優勢互補的商業模式,既解決語言、監管、用工等本地化難題,也提升了競標成功率。
市場意義上,該專案為中鐵系統性介入城市固廢處理和綠色建築材料回收打下技術與經驗基礎,為後續在大灣區、東南亞等市場拓展“城市更新+綠色運維”專案創造複製範本。
此次專案中標雖屬微觀事件,但對當前城市基礎設施產業鏈參與者而言,具有廣泛啟示:
1. 專案維度轉向“運營型”
不再僅依賴施工承包,而是通過36個月的持續運營,獲得長期現金流與場景數據,為後續平臺型業務拓展奠定基礎。
2. 產業角色向“迴圈服務商”升級
央企逐步從“建造商”向“生態運營商”演化,提供從廢物分選、材料回收到再生產品製造的閉環解決方案。
3. 推動“綠色基建”向精細化發展
相比傳統土木專案,建築垃圾處理專案需更強的數據處理能力、設備集成水準與精細化管理,對投資機構與產業鏈合作夥伴都提出更高要求。
4. 為投資界提供新估值視角
隨著建築固廢產業資產運營邏輯成型,相關企業可能不再以“施工類市盈率”估值,而是以“公用事業/綠色資產”邏輯構建新一輪價值評估體系。
建築廢物分選專案看似平凡,但其背後映射出的是央企市場戰略、技術能力與國際業務結構的深刻調整。中鐵十五局此次在香港的中標,不只是一次業務擴展,更是一種新能力的外顯:既懂工程,又能運營;既能投建,也能生態服務。
對於我們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ESG投資的讀者而言,這種具備長期運營能力、能構建綠色閉環的專案越來越值得關注,也越來越需要更多專業人才、資本資源和政策力量的支持。
香港建築垃圾分選廠,只是起點。而類似的“綠色升級專案”,或將成為未來城市基礎設施重塑的關鍵支點。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