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五局“绿色突围”:首个建筑废物循环项目落地香港,释放哪些信号?
2025年5月6日,一则来自香港基础设施领域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同利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香港临时建筑废物筛选分类设施(2025-2028)项目(编号:CV/2024/02)。这是中国铁建系统内首个聚焦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再利用的项目,亦标志着中铁十五局正式挺进香港城市运营与建筑废物循环新赛道。
对多数熟悉传统基建与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人而言,此次中标并非“常规动作”。但如果放眼香港绿色转型与大湾区循环经济一体化背景,此举则充满前瞻意义。中铁十五局这次“进军建筑废物处置领域”,不仅具备政策红利背书,更为中国企业在港参与城市可持续建设提供了新范式。
根据香港环保署统计,香港每年产生建筑废物高达2000万吨以上,其中超八成为惰性废物,如混凝土、砖石、泥土等。这类废物处理成本高、转运空间紧张,一直是制约香港城市更新与基建推进的痛点。
传统做法多依赖外运堆填、临时堆放等方式,不仅增加碳足迹,更占用宝贵土地资源。因而,提升建筑废物本地化处理效率、加速资源回收,已成为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重点改革方向。此次中标项目,正是这一政策背景下的具体落地。
项目业主为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主要任务包括:
运营单位:中铁十五局+香港同利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联营体
项目周期:2025年—2028年,运营期为36个月
项目内容:接收并运营将军澳第137区与屯门第38区两座建筑废物分选厂
年处理能力:超200万吨建筑垃圾
升级改造后的将军澳分选厂将作为示范设施,全面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就地产生、就地处理、分类利用”的闭环管理。处理后的惰性建筑废物将优先应用于场地平整、现场建设,其余将用于生态砖、人行道、地板、隔断墙等新型建材的制造,彻底打通“废物—材料—建设”的绿色链条。
而非惰性建筑废物(如钢材、木材、塑料等)也将尽可能进入回收体系,提升整体资源化效率,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安全化的目标。
令人瞩目的是,中铁十五局此次引入了多项前沿技术,将传统“拆运填埋”模式全面迭代为**“数字智能+绿色能源”闭环管理系统**:
1. LVMS卡车载重体积测量系统
无需停车,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即可实时检测卡车所载建筑废物体积与重量,优化进场效率与清运调度能力。
2. 近红外光谱分选系统
精准识别多种建材,通过光谱反射技术将不同物质分类,提升筛选准确率,减少人工误差。
3. 3D组合筛选设备
一次性可处理0.2-120mm粒径物料,筛选效率较传统设备提高3倍以上,大幅提升分选处理速度与质量。
此外,项目将采用太阳能发电、新能源运输车、新能源挖掘机等方式,打造“绿色施工+绿色运输”全流程体系。这一运营模式代表着建筑废物处理行业向低碳、智能转型的技术方向。
作为中国铁建旗下的骨干企业,中铁十五局长期专注铁路、公路、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此次中标建筑废物处理项目,表面看是“跨界”,实则是对国家“双碳战略”和香港市场诉求的精准响应。
政策背景上,中国铁建此前已在香港市场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筑垃圾资源化、城市智能运维等方向,正是央企集团转型的“战略高地”。
项目机制上,中铁十五局与本地企业香港同利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投标,充分体现央地协同、优势互补的商业模式,既解决语言、监管、用工等本地化难题,也提升了竞标成功率。
市场意义上,该项目为中铁系统性介入城市固废处理和绿色建筑材料回收打下技术与经验基础,为后续在大湾区、东南亚等市场拓展“城市更新+绿色运维”项目创造复制模板。
此次项目中标虽属微观事件,但对当前城市基础设施产业链参与者而言,具有广泛启示:
1. 项目维度转向“运营型”
不再仅依赖施工承包,而是通过36个月的持续运营,获得长期现金流与场景数据,为后续平台型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2. 产业角色向“循环服务商”升级
央企逐步从“建造商”向“生态运营商”演化,提供从废物分选、材料回收到再生产品制造的闭环解决方案。
3. 推动“绿色基建”向精细化发展
相比传统土木项目,建筑垃圾处理项目需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设备集成水平与精细化管理,对投资机构与产业链合作伙伴都提出更高要求。
4. 为投资界提供新估值视角
随着建筑固废产业资产运营逻辑成型,相关企业可能不再以“施工类市盈率”估值,而是以“公用事业/绿色资产”逻辑构建新一轮价值评估体系。
建筑废物分选项目看似平凡,但其背后映射出的是央企市场战略、技术能力与国际业务结构的深刻调整。中铁十五局此次在香港的中标,不只是一次业务扩展,更是一种新能力的外显:既懂工程,又能运营;既能投建,也能生态服务。
对于我们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ESG投资的读者而言,这种具备长期运营能力、能构建绿色闭环的项目越来越值得关注,也越来越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资本资源和政策力量的支持。
香港建筑垃圾分选厂,只是起点。而类似的“绿色升级项目”,或将成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重塑的关键支点。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