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電中標菲律賓重點工程,打造區域供水新標杆
在“一帶一路”倡議穩步推進、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需求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在國際工程市場上頻頻斬獲佳績。近日,中水電菲律賓分公司再傳捷報,成功中標巴格巴格蓄水池設計建造專案,成為菲律賓首都圈水務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重要參與方。


此次中水電菲律賓分公司中標的專案位於菲律賓呂宋島大馬尼拉區奎松市,是奎松市推進供水系統現代化的一項重點工程。專案合同週期為1020天,涵蓋了從設計到建設的全週期工程任務。其主要內容包括:

設計及建造一個容量達100兆升(即10萬立方米)的蓄水池;
配套建設進出水管道鋪設工程;
現有泵房的升級改造;
既有儲水設施的拆除及清理工作。
這一體量的水務工程不僅規模可觀,在技術整合與工期控制方面也對承建方提出較高要求。中水電憑藉其在全球水利、電力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豐富經驗與優良記錄,從眾多國際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該專案。

作為大馬尼拉都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奎松市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持續增長,用水需求隨之攀升。然而,供水系統建設長期滯後、季節性乾旱頻發、管網老化嚴重等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根據菲律賓水務與資源管理局的數據,截至2023年,大馬尼拉區約有25%以上居民面臨供水不穩定問題,特別是在旱季及高峰時段,缺水情況更為嚴重。而老舊的蓄水池與管網系統也難以應對城市擴張和用水量提升所帶來的挑戰。
巴格巴格蓄水池專案的推進,正是對這一現狀的直接回應。專案建成後,預計將顯著提高區域供水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為逾百萬人口提供更有保障的生活和工業用水。

此次專案不僅是工程上的一次突破,更在社會、生態與外交層面實現多重效益:
基礎設施現代化助力公共服務升級
10萬立方米的蓄水能力,可在極端天氣和臨時供水中斷情況下提供強有力的緩衝,緩解城市供水系統的應急能力短板。新設施將配備自動化監測與水質管理系統,全面提升用水安全和輸送效率。
環保與節水協同,支持綠色城市戰略
新設施建成後將有效減少原有設備帶來的漏損和污染隱患,降低水資源浪費率。這也與菲律賓政府推動的“綠色基礎設施計畫”相契合,有助於推動城市向可持續發展路徑轉型。
區域合作典範,深化中菲務實互利關係
近年來,中菲在基礎設施合作上成果不斷。從橋樑、公路、港口到水務工程,中資企業的高效履約與融資支持能力逐漸贏得當地政府與民眾的認可。本項目的成功落地,將進一步加深雙邊在公共服務、民生保障領域的合作互信。

作為中國電建集團的核心成員,中水電長期深耕海外市場,在亞洲、非洲及拉美多個國家完成了大量高難度工程建設任務。尤其是在水資源管理與水利基礎設施方面,具備從規劃設計、投融資、施工管理到運營維護的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
中水電菲律賓分公司此次成功中標,正是該企業多年積累下的技術能力、國際專案管理經驗和本地化運營策略的集中體現。其過去在菲律賓境內已成功交付多個水電與基礎設施專案,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譽與政企關係網絡。

基礎設施融資創新機會
隨著“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中資金融機構與開發性金融機構正在尋找風險可控、回報穩定的基礎設施投資機會。此類設計-建造一體化專案,未來或可通過PPP、專項債等方式引入更多金融工具組合。
法律與合規服務需求釋放
中資企業在菲律賓專案中標與執行過程中,涉及大量跨境招標、當地政府審批、用地政策協調、環保合規等環節,涉外律師事務所與合規顧問機構在專案合同、風險評估、爭議解決等方面將迎來更多業務機遇。
本地化人才與專案運營對接空間擴大
隨著專案落地推進,更多本地技術工人、工程師、運營人員將被納入專案體系,這對涉外人力資源與技術培訓服務機構也提出新的合作需求。
基礎設施建設已不再是單一的工程競爭,而是多維度、多角色參與的系統性協同過程。中國企業如中水電的持續突破,是我國在全球基礎設施市場中“由硬向軟”轉型的典範。
在全球綠色轉型與區域一體化加速的大背景下,誰能提供更高效、可持續、風險可控的解決方案,誰就將在新一輪國際合作中佔據先機。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