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泰能源落子阿塞拜疆,打开中亚绿色转型新窗口
4月22日,在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访华之际,一则值得关注的新能源合作动态悄然刷屏:寰泰能源董事长兼总裁南逸与阿塞拜疆能源部部长帕尔维兹·沙赫巴佐夫在北京正式签署了阿塞拜疆100MW光伏项目投资协议。
这不仅是寰泰能源在海外布局上的一大步,更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中发出的又一声量级信号。
该项目不仅是阿塞拜疆首个通过国际公开招投标方式落地的新能源项目,更是在2024年COP29大会期间由阿政府正式启动、向全球新能源巨头释放的信号工程。
在包括沙特ACWA、阿联酋Masdar等老牌中东能源企业的竞争中,寰泰能源脱颖而出,一举中标,赢得100MW光伏项目投资资格,这本身已经向市场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正凭借综合实力和成本效率赢得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项目。
据披露,该项目总投资约5100万美元,建设地址位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以西约80公里处的戈布斯坦,计划于2026年年中实现并网发电。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1.8亿度电,相当于每年可减少约14.652万吨碳排放,助力阿塞拜疆在中期内实现能源结构的深度绿色转型。
作为“中阿能源合作”的旗舰级工程,阿塞拜疆政府给予该项目高度重视。在此次协议中,阿政府明确承诺,将为寰泰能源提供税务优惠、土地使用、并网接入等多维支持,并协同相关部门为项目推进全流程“开绿灯”。
在跨境项目推进中,税制、土地、电网接入是典型“三道门槛”。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尽管资源禀赋优越,但因制度不透明、基础设施不足,导致新能源企业“想进不敢进”“进了难落地”。而此次阿政府明确以制度保障作为合作配套,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软着陆”环境。
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在会谈中表示,将在本次协议基础上高效、高质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同时希望以此为平台,打造中亚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洁能源合作新范式。
长期以来,阿塞拜疆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更多以石油天然气资源输出国形象出现。然而,面对碳中和目标和能源多元化战略,阿政府正在推动从“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加速转型。
根据阿塞拜疆能源部规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本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从当前的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而作为连接中亚、欧洲与中东的地缘节点国家,阿塞拜疆也有潜力发展成为区域清洁能源调配中心。
此次与中国企业合作,不仅为其提供了项目建设资金和技术路径,也为其国际绿色融资能力和碳市场参与能力打下基础。
阿能源部长帕尔维兹·沙赫巴佐夫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们希望寰泰能源能将先进的绿色电力技术和经验带入阿塞拜疆,助力我们构建低碳能源系统。”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显著加快。从中东沙漠地带的光伏项目,到非洲风电基地,再到拉美储能设施建设,中国方案逐步在全球落地。
以寰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已不仅满足于“卖设备”“做EPC”,而是更注重资本+运营+标准的整合输出能力。
此次阿塞拜疆项目中,寰泰能源作为独立投资者身份中标,承担从投资到运维的完整责任链,显示其已具备成熟的项目融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与跨境政策协调能力。这对于来自银行、保险、法律、会计等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可供深度合作的产业平台,也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运作积累了新样本。
在阿塞拜疆总统访华期间签署该协议,不仅体现中阿能源合作的紧密程度,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企业“绿色外交”的战略价值开始显现。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已成为地缘博弈的主线之一,而清洁能源投资,正逐步替代传统石油外交,成为新兴国家外交的桥梁。
对政府投资促进、涉外金融服务机构来说,如何在全球绿色转型潮流中精准识别可投资、可落地、可持续的项目,如何通过制度保障降低跨境项目的政治与合规风险,如何通过技术、资本与政策联动机制打通市场壁垒,正成为新一轮国际合作的战略命题。
寰泰能源在阿塞拜疆的100MW项目,可能只是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出海版图”上的一枚落子,但它所带来的产业扩展效应、政策示范效应与区域联动效应远超项目本身。
对关注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投资机会的决策者而言,这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新风向——一个以“绿电”为钥,以“合作”为桥的全球能源新秩序,正在加速成型。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