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绿色投资加速:三项重磅协议释放中东“非油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全球可持续金融浪潮席卷而来,海湾国家也正在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绿色、多元化经济转型。阿曼,作为海湾合作委员会(GCC)中颇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抓住这一趋势,积极谋求经济结构的重塑。2025年4月,阿曼财政部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在首都马斯喀特举行联合会议,并成功签署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掀开该国绿色可持续投资与非石油经济发展新篇章。
这三项协议不仅勾勒出阿曼在绿色金融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清晰路径,也对中国金融机构、绿色项目投资方、跨境合作主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阿曼政府与国际金融公司的三项合作协议,涵盖联合投资、绿色金融支持、以及高技术制造业落地等多个维度,显示出阿曼财政体系在推动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坚定决心。

第一份协议由国际金融公司与阿曼未来基金联合签署,核心内容是共同研究并开展绿色制造、清洁能源、旅游、物流、农业综合体及医疗保健等关键领域的投资合作。这些产业的共同特征是“非油”“绿色”“可持续”,它们正是阿曼《2040国家愿景》中提倡的未来支柱型产业。协议明确提出,相关投资将聚焦于带动本地就业和引导私营经济活力,为阿曼长期依赖油气财政的经济结构注入更具韧性的增长动能。
第二项协议是国际金融公司与阿曼国家金融公司(NFC)签署的1.2亿美元绿色融资安排。此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阿曼本地的中小企业与个体经营者,开展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管理等绿色项目。这一安排具有显著的普惠金融属性,不仅回应了阿曼私营部门对绿色融资渠道稀缺的现实需求,也将绿色金融理念进一步渗透至经济基础层。
第三项协议尤为引人关注——国际金融公司与联合太阳能多晶硅公司达成一项总值16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用于支持在阿曼苏哈尔工业区建设年产10万吨多晶硅的大型项目。该项目将成为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产业基础材料制造工程之一,建成后不仅可满足本地绿色能源发展的基础材料需求,更有望辐射周边GCC国家及非洲市场,对构建地区级清洁能源供应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透视这三份协议,不难发现阿曼此次布局释放了以下三大关键信号:
1. 可持续投资成为主旋律
无论是产业合作、金融支持,还是制造业落地,协议的核心均围绕绿色、清洁、低碳展开。阿曼财政部此次主动引入世界银行集团及国际金融公司,显然是希望借助其在绿色金融标准、风控机制及跨国投资引导方面的专业能力,加速本国绿色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与国际接轨。
2. “非油经济”战略全面提速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国家,阿曼近年来的财政收入对油气的依赖比例依旧超过70%。本次协议聚焦在旅游、农业、医疗、制造等非传统产业,恰恰显示出阿曼正从单一资源出口国向“内生型、多元化”经济模式迈进。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阿曼日益清晰的非油产业蓝图,意味着新的产业合作窗口正在打开。
3. 中小企业与地方项目首次成为融资核心
不同于以往仅关注大型基建或能源项目的国际融资模式,本次1.2亿美元专项融资着眼于中小企业及地方绿色项目,极具普惠性与可扩展性。这不仅契合当前国际金融组织“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也为中国从事绿色项目设计、融资顾问、ESG管理的机构提供了嵌入式合作的新入口。
阿曼此次绿色合作协议中显现出的项目模式与融资结构,对中国“走出去”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绿色产业链投资主体均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融资结构的灵活性:例如与NFC合作的贷款模式,兼具主权信用背书与商业化评估机制,适合中资银行探索类比项目的境外参与路径。
制造基地外溢价值显著:苏哈尔多晶硅项目若顺利推进,将在中东地区形成一个高度依赖光伏组件与上游原材料的产业链集群。中国光伏行业可从设备、技术服务、运维等维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基金联合模式值得关注:未来基金与IFC的联合投资机制,代表了一种“主权+多边+商业”三元合作模型,为中方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丝路基金等对接多边资本提供了新样板。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阿曼此次在绿色金融与非油经济领域的加速布局,不仅体现出其经济转型的战略定力,也预示着中东地区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绿色资本流动的重要板块。
对于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产业投资者而言,如何在此轮绿色转型浪潮中找到“阿曼模式”中的合作接口,将决定下一个十年我们在中东新兴市场中的话语权。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