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三个开放」:泰国央行如何似开放数据与基础设施推动数字金融普惠转型
在东南亚数位经济预计将于 2025 年突破 3600 亿美元之际,金融科技的潜能与政策引导之间的互动日益关键。泰国央行(BOT)副行长 Roong Poshyananda Mallikamas 于 Money20/20 高峰会上的演讲,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制度设计层面的深度解析。她提出,打造具韧性与包容性的数位社会,需从「三个开放」(Open Infrastructure、Open Data、Open Competition)切入,并强调政策制定应不仅限于「促进创新」,更要兼顾系统性风险与公平竞争。
开放基础设施:从 PromptPay 迈向跨机构互联
PromptPay 是泰国数字支付基础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其设计初衷著重于普惠与稳定。然而,早期仅限银行参与的设计,也带来竞争与创新不足的代价。BOT 现已放宽非银行机构的参与限制,并将类似欧洲央行的做法,纳入对「系统重要性零售支付系统(SIRPS)」的监管框架。
Roong 表示:「支付基础设施本质上具备自然垄断特性,开放参与与透明定价是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关键。」
开放数据:由客户主导的资料流动与信用评估变革
BOT 目前推进的「Your Data」计画,致力于建立以用户同意为前提的资料分享机制,让个人与企业可将自身的金融与非金融资料(如缴税纪录、水电使用等)授权予金融服务提供者使用,以获取更精准的信用评估与财务建议。
这一做法回应了世界银行《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21》指出的现实: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不含高收入国家),约 64% 的成年人从未透过正式机构贷款。在寮国与菲律宾,这一比例甚至高达 89% 与 79%。
开放竞争:虚拟银行与创新风险管理并进
在基础设施与数据互通的基础上,BOT 推出虚拟银行执照,目标是促使新创与科技导向机构参与信贷与财务管理等领域。这些新进者往往拥有更高风险承担能力与灵活架构,能针对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客群(如微型企业与无信用历史者)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此外,国家信用担保机构将与 Your Data 计画整合,透过更全面的资料来源,优化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支持。Roong 强调:「我们的监理策略不仅鼓励创新,更要避免系统性风险的扩大。」
沙盒升级:从「Tourist Wallet」到「程式化支付条件」
为促进新技术落地与监管调整的同步进行,BOT 正强化其「加强版监理沙盒」(Enhanced Regulatory Sandbox),容许受监管与未受监管机构在 6 至 12 个月内试行新产品。具代表性的应用包括:
Tourist Wallet:允许稳定币跨币种转换,提升游客使用体验。
程式化托管支付(Programmable Escrow Payments):用于电子商务,提高信任与交易效率。
启示:制度创新需兼顾透明、公平与风险
BOT 所描绘的数位金融蓝图,不单是一场技术升级,更是对于金融系统设计原则的重塑。正如 Roong 所言:「真正的普惠不只是有一个银行帐户,而是能够以负担得起的成本、便捷地存取与使用金融工具。」
这场转型的关键不在于採用哪一项新技术,而在于政策如何设计「边界」,让创新得以试行、错误得以吸收,同时保护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