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兆瓦擴建背後:中國企業深耕沙特能源版圖的“價值鏈再定位”
中國能源企業再度挺進中東能源核心地帶。近日,中國能源國際集團公司與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正式中標沙特加茲蘭電廠擴建工程,該專案由沙特電力公司授予,將以EPC總承包形式推進,擴建容量達到1600兆瓦(MW)。
專案所在地位於沙特東部阿拉伯灣沿岸,毗鄰達曼和拉斯塔努拉,地處沙特能源、石化產業帶核心地帶。此次中標不僅體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能源建設市場的競爭力,也凸顯了中沙合作在“產業鏈協同”和“價值鏈躍遷”層面的深入推進。

作為中東經濟轉型的代表國家,沙特正經曆一場“去石油依賴”的深層結構調整。加茲蘭發電廠擴建專案,作為本國現有燃氣電力基礎設施中的關鍵節點,承載著沙特“2030願景”中能源多元化和民生保障的雙重使命。

加茲蘭電廠位於沙特東部達曼以北80公里,拉斯塔努拉西北方向約20公里,是國家電力主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擴建將增加約1600MW的裝機容量,意味著其整體電力輸出能力將顯著提升,對緩解東部省份工業負荷、石化產業園區用能緊張及人口聚集區生活用電壓力具有直接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電力公司SEC正在通過持續加碼擴建現有能源基礎設施的方式,逐步向天然氣主導、電網智能化、供能本地化方向推進,這也為擁有燃氣電站建設與EPC總包經驗的中國企業打開了更多合作空間。

本次擴建專案由中國能源國際集團及其母公司旗下子公司承建,採用EPC(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模式,這種總承包方式被廣泛應用於大型能源基礎設施專案中,尤其適用於高標準、重工藝、強交付的專案體系。
相比傳統分包制,EPC的優勢在於:
提高專案管理效率:一個統一的專案管理實體負責所有階段,便於整體協調;
降低成本與風險:業主可將大部分技術與財務風險轉移給EPC承包商;
保障進度與品質:對具備經驗豐富的承建方而言,更容易輸出高質量成果。
中國能源建設體系下的企業近年來頻頻在中東EPC市場中取得突破,無論是在設計能力、專案調度、還是成本控制方面都展現出與西方傳統能源工程巨頭相媲美的能力,尤其在清潔燃氣機組、迴圈發電系統等領域積累了成熟經驗。

這並非中國企業首次在沙特電力領域“摘星奪冠”。早前,SEC已將首都利雅得的PP12電力專案擴建工程授予由山東電建三公司與韓國鬥山能源組成的聯合體。在沙特這一“能源外交密集地”,中國企業從最初的“施工者”正逐漸向“方案輸出者”角色轉變。
從兩大專案的對比來看:加茲蘭專案是目前中國企業在沙特所承接的最大規模EPC擴建電站之一,不僅意味著技術與執行能力被國際認可,也標誌著中國企業在沙特能源基礎設施戰略節點上的“再深入”。

沙特“2030願景”提出減少對原油收入依賴,轉向“能源多元化、高附加值製造業與服務業”發展戰略。在這一進程中,能源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改造、清潔能源比重提升以及產業鏈的本土化,成為沙特政府推行的三大核心抓手。
對中國企業而言,這意味著雙重機遇:
直接參與基礎設施升級與建設:如加茲蘭、PP12等專案;
延伸至能源產業鏈中上游的系統服務:包括智能電網設計、綜合能源調度系統、碳排管理技術輸出等。
尤其是在碳中和、綠色轉型成為全球能源發展主旋律的大背景下,沙特對高效燃氣發電與混合能源調度系統的需求正在激增。而中國企業在燃氣電站集成、工程總包、運營運維方面的成熟經驗,正好補上沙特本土技術體系的“短板”。
加茲蘭電廠擴建專案,不僅是一次能源設施的升級工程,更是一場關於“誰主導未來能源秩序”的實戰演練。
中國企業憑藉十數年積澱的專案管理、系統集成與技術優化能力,正在沙特乃至更廣闊的中東能源市場上構築起“品牌認知”與“實質影響力”的雙重壁壘。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