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大鐵礦專案正式投產,中國工程贏得全球關注
2025年4月15日,隨著塞拉里昂總統比奧親自按下啟動按鈕,中鐵一局承建的新唐克裏裏3000萬噸磁鐵礦選礦廠(一期)專案宣佈正式竣工投產。這一標誌性工程不僅刷新了非洲礦業建設的新紀錄,也再次證明了中國工程企業在全球資源開發中的硬實力與新擔當。

非洲素有“資源寶庫”之稱,但長期受限於基礎設施薄弱、技術水準不高等因素,許多礦產資源尚未實現規模化、高效開發。此次由中鐵一局總承包的塞拉里昂新唐克裏裏磁鐵礦選礦廠,是中國工程技術在非洲的一次高質量輸出。

該專案位於塞拉里昂北方省唐克裏裏礦區,占地408平方公里,是全球探明儲量最大的單體磁鐵礦之一。整個選礦廠建成後將具備年處理原礦量3000萬噸、年產66% TFe品位鐵精礦1000萬噸的能力,是塞拉里昂歷史上最大的礦產專案之一。
專案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已竣工投產,涵蓋了粗碎站、大塊幹選車間、中細碎車間、磨磁車間等核心工藝系統,總計完成設備安裝234臺套、電櫃電箱763臺,混凝土澆築達3.1萬方,充分體現出中國工程團隊在系統集成與大型專案管理方面的強大能力。

在竣工儀式當天,塞拉里昂總統比奧親自為專案啟動按鈕揭幕,象徵著該國最大工業設施之一正式進入運營階段。他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中鐵一局的工程效率與技術能力,稱這一專案將通過高附加值鐵精礦出口,優化本國貿易結構,推動電力、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並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是塞拉里昂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節點。
比奧總統強調:“這是對塞拉里昂民眾有重大福祉的專案。它不僅是我們國家資源開發史上的一個高光時刻,也是我們與中國合作關係不斷深化的象徵。”

這次專案並非僅限於工程建設,其背後更體現出中國工程企業對“產業鏈出海”新模式的探索。中鐵一局此次以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模式深度參與專案開發,全面負責工程設計、物資採購與施工執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專案在建設過程中克服了屬地雨季漫長、物流閉塞、設備物資嚴重匱乏等一系列挑戰。專案部通過“海鐵陸”聯運提前籌備物資,實施動態施工組織管理,科學安排工序流程,實現了效率與安全的雙重保障。一期工程從2024年4月開工至今,僅用一年時間實現高標準交付,展現出中鐵一局在極端環境下的組織能力和專業素養。

長期以來,非洲資源出口結構以原礦、原油等初級品為主,導致“資源富國窮”現象普遍存在。而中鐵一局此次承建的3000萬噸選礦廠,為塞拉里昂邁入資源精加工、提升出口附加值提供了現實支撐。
專案投產後,可實現TFe品位66%的鐵精礦年產量1000萬噸,產品不僅適用於國際鋼鐵市場的高端需求,也將進一步提高塞國在全球礦產品市場中的議價能力。這種由初級開採向深度加工延伸的變革,將推動該國擺脫對單一資源出口的依賴,走向可持續工業化發展之路。
同時,該專案還帶動大量本地就業,涵蓋建築、運輸、電力等多個配套產業,有效提升了當地人力資源素質和工程技能,為後續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此專案是中鐵一局在非洲承建的首個集選礦廠建設、采剝、爆破施工於一體的EPC總承包專案。其順利交付不僅標誌著企業實現從傳統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向資源類重工業拓展的戰略升級,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樣本。
從設計施工到運維管理,從技術輸出到產業合作,中鐵一局為非洲礦業樹立了標杆工程。這種以EPC+本地配套產業+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模式,未來或將在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成為推動全球資源經濟轉型的新範式。
當前,隨著全球產業鏈、資源鏈格局加速重構,中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全球產能協同”窗口期。如何在國際資源開發中發揮更深層次的產業整合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專案管理能力,成為中國企業實現高質量出海的關鍵。
塞拉里昂新唐克裏裏鐵礦專案不僅是一次專案合作,更是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源開發話語權提升的縮影。未來,隨著專案二期推進及後續加工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中鐵一局及其合作夥伴有望在非洲建立更具影響力的礦業綜合運營平臺,推動更多跨境資源合作落地。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