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建在喀麥隆再下一城,助推非洲能源基礎設施提速
在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加快的當下,非洲這片充滿活力的大陸正成為新一輪產業佈局與投資合作的關鍵熱土。近日,中國電建喀麥隆代表處與喀麥隆克裏比港務局正式簽署克裏比225千伏輸變電線專案合同,標誌著中國電建在非洲電力市場再下一城,也為中喀能源合作增添了重要砝碼。
這是繼曼維萊水電站、雅恩德輸電環線等專案之後,中國電建在喀麥隆承接的又一標誌性能源工程,不僅將為當地港口運營與產業發展注入穩定電力支持,更將強化中國企業在非洲市場的影響力,為中國資本與工程出海提供新範本。
此次簽約的克裏比225千伏輸變電線專案,是喀麥隆政府圍繞“能源優先”戰略重點推進的基建工程,涉及三大核心建設內容:
擴建克裏比工業園變電站,新增2個進線間隔,提升工業園核心負載能力;
新建41.7公里雙回架空輸電線路,連接產業腹地與關鍵樞紐,解決供電瓶頸;
強化克裏比港口的電力保障,推動其向區域航運與物流中心升級。

作為喀麥隆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深水港之一,克裏比港近年來吸引了包括油氣、礦產、加工製造等多產業集群聚集,對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長。而225千伏輸電專案的落地,不僅解決“卡脖子”式電力問題,更是當地能源基礎設施“高壓化、規模化、一體化”升級的關鍵一環。
在簽約儀式上,克裏比港務局總經理梅洛姆·帕特裏斯高度評價中國電建的專業能力與履約效率,並指出:“此次合作是推動克裏比能源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一步,期待專案早日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事實上,中國電建自2009年進入喀麥隆工程承包市場以來,始終是該國能源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堅定參與者。十餘年來,其承建專案包括:
曼維萊水電站:提升喀麥隆國家電力自給率的核心專案;
曼維萊輸變電線:實現水電站電力外送的主幹網工程;
雅恩德225千伏輸變電環線:形成首都能源供應閉環,優化城市配電結構。
這條橫貫南北、串聯工業與民用、覆蓋城市與港口的“中喀能源走廊”,不僅提高了喀麥隆國家電網的穩定性,也形成了中國電建在喀麥隆乃至中部非洲電力工程領域的專業口碑和品牌優勢。
此次簽約的克裏比專案,是中國電建在喀麥隆市場的再一次深度佈局,有助於進一步鞏固其在非洲高壓輸變電領域的龍頭地位。
對許多在非洲投資或關注“一帶一路”合作的專業機構而言,中國電建的此次行動釋放了三重信號:
品牌可信力:十多年本地化經營與高質量履約,形成了“可信可依賴”的品牌形象;
全鏈條能力:涵蓋規劃設計、設備製造、建設施工、運維服務的全流程交付體系;
政策協同效應:契合喀麥隆政府“2035國家發展戰略”中對電力系統現代化的迫切需求。
中國電建以“交鑰匙工程+本地技術轉移”為核心,不僅輸出工程,更是在培育非洲當地能源人才、形成區域電力技術標準、完善運維生態上不斷加碼。此次克裏比專案即包括對本地施工團隊的培訓與後期維護服務,這正是“輸電+輸能力”的真實體現。
以克裏比為例,其不僅是喀麥隆的門戶港口,也連接中非、赤道幾內亞、加蓬等國,是非洲中西部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樞紐。隨著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的推進,對電力、物流、產業配套的跨國需求愈加凸顯。
未來,以克裏比港為核心的區域工業帶將持續壯大,而能源基礎設施作為其底層支撐,亟需像中國電建這樣具備“大電壓、大距離、大負載”系統解決能力的國際工程企業參與。這對中國企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戰略機遇。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南南合作深化的大背景下,非洲能源基礎設施領域正在釋放新一輪投資紅利。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銀行、保險、基金與律所,若聚焦以下方向,將更好把握中國企業“出海帶動資本輸出”的窗口:
多邊融資合作:如與中非發展基金、進出口銀行開展多幣種共投;
工程類風險保障:通過政策性保險+商業險組合優化專案融資結構;
區域法規合規服務:為企業提供本地化法律、稅務、雇傭等全流程諮詢;
綠色金融創新工具:探索將輸變電等專案納入綠色債券和可持續基金體系。
值得強調的是,非洲基建專案正在由傳統的“承包建設型”向“投資運營型”轉變,中國電建等企業正從“建設者”逐步演進為“運營者+集成商”,這也倒逼服務機構提供更加精細化、產業化的配套支持。
克裏比225千伏輸變電線專案的意義,遠不止一條線路、一筆合同,而是中國在非洲基礎設施投資邏輯不斷進化的真實縮影。它既是能源互聯的象徵,也是中非信任的結晶,更是全球基礎設施合作新範式的又一例證。
當下,中國電建的每一次“落子”,都在非洲這片發展熱土上深植產業合作的種子。而這些種子,正不斷結出連接中非未來、連通資本與技術、融合發展與綠色的累累碩果。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