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通车的“快速路”,正在重塑中塞合作的地缘经济版图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塞合作又迈出了关键一步。近日,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塞尔维亚瓦列沃快速路项目主线正式实现全线通车,并顺利获得业主颁发的接收证书。这条全长18.3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四车道现代化快速通道,打通了连接瓦列沃与拉伊科瓦茨之间的“动脉”,不仅提升了地区基础设施水平,也成为中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瓦列沃快速路项目位于塞尔维亚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既是连接区域内陆工业带与首都圈的重要走廊,也是面向泛巴尔干地区交通网络的延伸节点。快速路横跨瓦列沃市区至拉伊科瓦茨,全长18.3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具备高速通行、货运中转与区域联动三重功能。

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对以下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提升区域联通能力:快速路大幅缩短了瓦列沃与首都贝尔格莱德之间的时空距离,为区域产业与城市群融合提供交通支撑;
改善民生与出行效率:为瓦列沃及沿线居民带来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通勤环境,解决长期困扰的交通瓶颈问题;
带动周边产业经济发展:有利于物流流通、制造出口、旅游开发等领域快速集聚,助力瓦列沃向“中西部交通枢纽”升级。
在整个中东欧交通枢纽网络不断优化的当下,这条快速路将不仅是一条城市通道,更是塞尔维亚区域一体化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瓦列沃快速路项目的融资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项目实施落地再次彰显了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稳健与专业。近年来,进出口银行深度参与了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中东欧地区多个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重大项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支撑。
在塞尔维亚,进出口银行已成功支持实施了铁路、公路、桥梁、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重点项目,形成了“融资+工程+本地合作”的立体化合作模式。瓦列沃项目是其中又一典范,展现了三方面的优势:
融资稳定:政策性贷款结构清晰、利率合理、周期匹配性强,为工程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风险管理成熟:具备强大的项目评估、信用控制及合规审查机制,降低跨境金融交易成本;
本地化执行机制:鼓励本地用工、材料采购与配套服务,促进项目在地融合与可持续运营。
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中塞“一带一路”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积极为共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塞尔维亚作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其“枢纽型国家”地位愈加凸显。从匈塞铁路到博尔矿山,再到本次通车的瓦列沃快速路,中塞合作已覆盖交通、能源、矿产、制造、金融等多个维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边合作样板。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的背景下,塞尔维亚凭借其欧亚交汇、东西通达的区位优势,正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桥头堡”。瓦列沃快速路的开通,正是将中国基础设施能力“延伸到欧洲中部腹地”的关键一步。
同时,中塞双方的政治互信与高层互动频繁,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此次快速路通车不仅标志着工程的完成,也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信心与互信基础。
瓦列沃快速路项目的顺利通车,也折射出“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干快上”的初期扩张期,逐步过渡到**“精准落地、风险管控、回报可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
项目将更强调财务可行性与社会回报;
跨部门协调与多边机制合作日益重要;
ESG(环境、社会、治理)标准成为新门槛。
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工程、中国融资与中国服务三位一体的全球化能力,也需要不断进化、适配并引领未来国际合作新标准。
瓦列沃快速路,不只是塞尔维亚交通网络的一部分,也不仅仅是中国承包企业的一项海外工程,它更是一条连接国家战略、市场机制与国际影响力的通道。
在这条仅18.3公里的路上,凝结的是中塞两国长期信任的积淀,是中国基建出海能力的体现,也是“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向更高质量迈进的缩影。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