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7億元簽約!上海電氣亮相漢諾威,綠色智能製造走上全球舞臺
在全球製造業朝著綠色、智能、高端轉型的關鍵關口,中國企業正加速“走出去”,參與全球產業新一輪重構。3月31日至4月4日,全球工業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盛會——2025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於德國如期舉辦。作為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的代表企業之一,上海電氣首次入駐漢諾威“智能製造”館,以“創新·燃動世界新引擎”為主題,向全球觀眾展示其在綠色低碳能源轉型與AI賦能智能製造方面的最新成果。
值得關注的是,展會期間,上海電氣成功簽署總額達36.37億元人民幣的國際戰略合作協議,專案涵蓋德國、英國、法國、埃及、尚比亞等十餘個國家,覆蓋風電、光伏、儲能、航空製造、工業基礎件等關鍵高端領域,成為本屆展會中國展團最為矚目的亮點之一。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素有“世界工業發展風向標”之稱。2025年展會聚焦工業數位化、能源轉型與全球供應鏈重構三大核心議題,吸引了全球超過4000家頂尖企業參展。此次上海電氣以中國高端裝備龍頭的身份首次亮相“智能製造”主題館,既是一次自信的品牌輸出,也是一次硬核技術的全球展示。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華源率政府代表團蒞臨展區,並見證戰略簽約儀式,充分體現了中國地方政府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與全球化發展戰略的協同推進。

本次戰略簽約涵蓋10餘個國家,覆蓋面廣、含金量高,重點圍繞綠色低碳、智慧基礎設施、高端製造三大核心主題展開,是上海電氣近年來海外產業協同能力的一次集中釋放:
綠色低碳板塊:包括風電、光伏與儲能解決方案的整體輸出。其中,埃及與尚比亞專案旨在通過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系統提升當地能源結構多元化,助力非洲地區邁向綠色發展。
智慧基礎設施方向:涵蓋工業智能系統建設、智能電網改造與城市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主要落地於歐洲發達市場,尤其是在德國與法國市場展開AI驅動的能源系統應用合作。
高端製造領域:則著眼於航空製造與工業基礎件領域的聯合研發,涉及英國與法國航空製造企業,推動形成跨國製造供應鏈協同的新格局。
這份“出海成績單”的背後,是上海電氣依託自身長期形成的完整產業鏈能力、系統集成能力以及技術工程交付能力,逐步從“中國製造”向“世界智造”升級的真實寫照。

面對全球製造業面臨的雙重挑戰——能源結構重塑與人工智慧重構生產方式,上海電氣聚焦“兩條主線”展開系統性創新:
一方面,聚焦綠色能源系統構建,形成風電-光伏-儲能-電力系統的閉環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中東非、東南亞與南美市場;另一方面,在智能製造領域,融合AI演算法與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工業軟體、數字孿生、智能工廠建設等方向快速突破。
此次亮相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不僅是展示企業產品技術的舞臺,更是上海電氣向全球傳遞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戰略定位的關鍵場合。其提出的“融合走出去與引進來”的上海方案,正是以技術、標準、品牌和生態的多維協同為核心的中國式現代產業體系的輸出樣板。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電氣此次簽約背後,上海市政府代表團的高規格參與並非偶然。近年來,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地方政府,在推動產業出海、深化全球資源配置方面,正日益成為新動能。“走出去”與“引進來”融合發展已不再是單邊輸出,而是產業生態、供應鏈、技術合作等多維協同的升級版全球化。
在這個過程中,裝備製造作為中國最具優勢的產業之一,其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人才密集的屬性,使其天然具備出海競爭力。上海電氣此次36.37億元的簽約成果,是產業政策、市場需求與技術突破三者共振的結果。

從資本視角來看,上海電氣此次行動透露出三個重要趨勢,值得銀行、保險、投資機構高度關注:
綠色能源專案國際合作進入加速階段:全球碳中和目標驅動下,發展中國家對風電、光伏、儲能的系統解決方案需求正在釋放,這是中國企業“技術+工程+融資”整體出海的戰略窗口。
AI技術已成為高端製造全球協作的標配:未來製造業國際合作將圍繞“演算法、數據、設備”三位一體展開,中方企業在系統集成與工程落地方面具備比較優勢。
政策協同與地方政府平臺力量凸顯:在“一帶一路”與區域經貿協定(如RCEP)推動下,地方產業、園區與國際專案之間的聯動通道更加高效,為金融機構構建產業金融服務提供了現實支撐。
當下全球製造業正處於綠色轉型與智能升級的交匯點,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步伐也邁入深水區。上海電氣此次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的高光表現,不僅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中國“綠色+智能”製造模式走向世界的標誌性事件。
對於關注國際產業趨勢、參與跨境專案合作的專業群體而言,這一案例不僅具備極高的行業參考價值,也預示著一個新賽道的開啟:綠色智能裝備製造的國際協同,正在從“專案輸出”轉向“能力共建”新階段。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