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数字债券创新:结算新方案与数字货币应用探索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金融领域的当下,日本金融界近期推出了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数字债券发行项目,这不仅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为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一、项目背景:数字证券市场崛起与结算风险挑战
自 2020 年野村综合研究所(NRI)在日本发行首只数字债券以来,日本数字证券市场发展迅猛,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参与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公开募债总值已超过 1500 亿日元。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结算风险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数字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批发数字债券交易的重要障碍。在此背景下,NRI、野村证券、BOOSTRY、DeCurret DCP 以及三井住友银行(SMBC)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结算方案,以期降低结算风险,推动数字债券市场的繁荣。
二、数字债券发行亮点:DVP 结算与最短结算周期
DVP 结算的突破 :此次发行的数字债券首次在日本实现了交付与付款(DVP)结算。在日本的批发债券市场,日本证券存管中心(JASDEC)通过其簿记转账系统提供电子记录,使得物理证券不再必要,并广泛提供 DVP 结算以降低结算风险。但由于数字债券此前未被 JASDEC 处理,DVP 结算一直无法实现。此次项目通过 BOOSTRY 领导开发并运营维护的 ibet for Fin 区块链平台的新智能合约功能,结合 SMBC 的银行服务,成功实现了 DVP 结算。具体而言,通过将数字债券交易信息与交易双方的银行汇款信息进行对账,利用日常使用的普通银行账户完成了这一过程,从而证明 DVP 可以作为证券代币交易的标准结算方法。
最短结算周期的实现 :该数字债券在交易日 + 1 个工作日完成结算,这是日本国内公司债券新发行的最短结算周期。相比之下,通过 JASDEC 程序结算的簿记转账债券(公开交易)在发行时,结算通常设定在交易日后的第四个工作日或更晚。由于数字债券不受 JASDEC 程序约束,通过优化交易后处理流程,结算周期得以大幅缩短。这不仅降低了交易完成后结算前的结算风险,还使发行人能够更快地获得筹集的资金。未来,随着相关各方工作流程的全面数字化,交易处理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数字货币结算 PoC:开启证券结算新纪元
数字货币的潜力与应用 :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凭借分布式账本技术记录、存储和转移资产的特性,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其在自动化结算、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错误以及拓展证券交易所处理可能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此次 PoC 项目中,DeCurret DCP 开发的 DCJPY(一种代表代币化存款的数字货币)被用于模拟证券结算过程,成功验证了数字货币在证券结算中的可行性。参与证券结算的各方在实际物理空间中聚集,共同探讨未来数字货币证券结算的可行性,为证券结算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
未来展望与挑战 :通过 PoC 项目,BOOSTRY 的系统不仅能够用于传统的法定货币银行账户结算,还能够支持如 DCJPY 这样的数字货币结算,为数字债券 DVP 结算提供了一种可推广至其他用例的标准方案。未来,BOOSTRY 和 DeCurret DCP 的系统有望实现互连,构建高效的数字债券 DVP 结算方案。此外,利用数字货币的智能合约等功能,有望实现证券交易所的自动化处理、当日结算以及实时全额结算,自动支付债券利息和赎回款项等,进一步提升证券结算的效率和可靠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之前,仍需解决诸多关键问题,如数字钱包的系统要求复杂性、接入核心银行系统的经济合理性、发行银行的准备和监管法规的建立、用户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以及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多样化等。同时,还需在现有证券交易系统中标准化处理数字证券,建立参与证券结算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以及制定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数字证券或在不同分布式账本上交易的数字货币的 DVP 结算方法,并推动整个行业采用统一的证券结算流程标准。
四、对中国商业人士的启示与思考
日本此次数字债券发行及数字货币结算 PoC 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首先,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索创新的结算方案对于降低金融交易风险、提高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金融机构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自身市场特点和技术优势,研发适合本国国情的数字债券结算机制,进一步推动数字证券市场的发展。其次,数字货币在证券结算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其能够突破传统结算方式的局限,实现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的交易流程。中国商业人士应密切关注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前布局,探索数字货币在各类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最后,金融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监管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日本项目中多方合作的成功经验表明,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关键力量。中国企业界应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