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外贸成绩斐然,助力全球产业链稳步复苏
2024年,中国外贸迎来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进出口总值突破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中国的外贸增速与全球趋势保持一致,并且在规模、增量和质量上实现了“三量”齐升。我们不仅稳固了全球外贸的领军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中展现了更多活力和韧性。
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这一增幅是近年来的重要突破,且远超“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水平。与2020年相比,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增长了11.63万亿元,相当于五年增量的1.5倍。
从出口来看,中国2024年出口规模达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这是连续8年保持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出口动能和市场活力。进口方面,中国全年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继续保持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
贸易伙伴多元化持续推进
中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拓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024年中国与160多个贸易伙伴实现了进出口增长。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6.4%,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50.3%。其中,出口增长了9.6%,进口增长了2.7%。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增长为中国外贸贡献了近六成的增量。
中国对欧盟、东盟及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也持续增长。尤其是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在2024年增长了1.6%,其中法国、西班牙、匈牙利的进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2%、4.5%和12.9%。同样,中美之间的贸易增速也达到了4.9%,继续稳步推进双边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在产品结构方面,中国出口的产品日益丰富和高端化,出口的机电产品增长了8.7%,占总出口的比重提高至59.4%。尤其是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了40%。2024年,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3D打印机和工业机器人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达到了13.1%、32.8%和45.2%的增幅,标志着中国在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制造业依然是中国外贸的主力军,占出口总值的98.9%。其中,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的出口分别为14.69万亿元、5.43万亿元和3.12万亿元。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模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分别为18.7%、18.1%和60.1%,推动中国外贸结构向更高端、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转型。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地缘政治紧张、单边主义抬头、保护主义加剧等挑战,但中国外贸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海关总署分析认为,中国外贸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多元化、产品结构优化和国际需求不断升级。
吕大良表示,虽然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的出口具备多种竞争优势: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种类齐全,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多个领域;另一方面,中国的产业链完善、技术创新持续,能够灵活调整以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化。此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力,使得中国外贸在不确定性中仍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质疑,王令浚明确回应称,所谓的“过剩”问题并不存在,中国制造依托的是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这些优势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仍然极具竞争力。
2024年,中国进口规模为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虽然进口增速较为温和,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口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吕大良指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了进口的增速,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市场容量的饱和。未来,中国将继续扩大进口,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合作。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测,全球经济将保持温和增长,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然具备巨大的市场需求。到2030年,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累计进口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这将为全球供应商提供更多商机。
2024年,中国的跨境电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新业态继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63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万亿元。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稳步推进,全年进出口总值达2776.5亿元,增长了20%。
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和AEO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中国外贸的卓越成绩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活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升级、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中国外贸将继续走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为国内企业创造更多机遇,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来源:海关发布、浙江贸促、央视新闻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