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力涉外法律服务 内陆突围 赋能开放
7月1日,位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的河南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迎来了“半年考”。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这里已提供各类涉外法律服务6400余次,好评率达95%,成为河南连接世界的一座“桥梁”。
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是护航企业更好应对出海风险的必然选择。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勾勒着河南涉外法律服务提档升级的轨迹:在全国首个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两办”名义印发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文件;司法部将涉外法律服务座谈会放在这里召开……去年,在行业整体承压形势下,全省律师办理涉外法律事务量同比增长264%。
不靠边、不临海,河南怎样打响涉外法律服务这张牌?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还有哪些路要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采访。

一问 发展底气从何而来?
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矗立着一家来自河南洛阳的新材料企业——建龙微纳。2020年,该企业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布局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拥有多品种、多规格、多型号分子筛的生产能力。伴随着泰国建龙二期项目投产,建龙微纳海外分子筛产能达到2.4万吨,成为河南企业走出去的优秀代表。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家实力企业,也难逃在海外“成长的烦恼”。“一边是境外销售收入不断增长,占营收比例逐步提高,一边是来自不同国家法律体系、贸易政策及国际合规标准的差异。”该公司董事会秘书高倜坦言。
成长阵痛,映射出企业对法律护航的刚需。此时,一家本土律所——河南天基律师事务所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我们围绕跨境投资与建厂、出口贸易与海外知识产权管理、国际化经营合规等提供一揽子法律服务,帮助这家步入全球市场开发与产能布局关键时期的企业,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国际市场、扬帆远航。”该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珂说。
去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我省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8201.7亿元,同比增长1.2%。今年前5个月,我省外贸进出口3430亿元,同比增长27%,外贸规模创历年同期新高,外贸增速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产品出海、投资出海、工程建设出海、服务出海……河南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
逐浪海外的“风”有多大,对涉外法律服务的渴求就有多深。“期待与更专业的法律机构合作”“盼望不再去北上广甚至境外找律师”……企业的呼声真切而紧迫。
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涉外法律服务是涉外法治体系的重要部分。”在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浩东看来,在河南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加快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水平,是我们必须闯过的一关。”
涉外法律服务,同开放相伴而行。
去年,在省委部署下,省司法厅密集召开相关座谈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单位负责同志和涉外企业、法律服务机构负责人深入交流;赴上海、广东等先进地区取经,在郑州、洛阳等地调研摸底。
结合实际、对标一流,经3轮广泛征求23家省直单位、15家涉外企业及32家法律机构意见后,去年9月,我省在全国首个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两办”名义印发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文件,擘画出“打造中部地区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的清晰蓝图。我省将以打造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平台为牵引,以引进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依托,以全面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为重点,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为保障,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
“河南外贸逆势而上的曲线是‘硬核实力’,企业出海的迫切需要是‘内生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省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是有底气的。”李浩东认为。

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人们争分夺秒赶制订单,其专用车产品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口量占比超53%。随着我省企业加速“出海”,涉外法律服务同步提档升级。(王建栋 摄)
二问 供需平台怎样搭建?
一端是日益旺盛的出海需求,一端是持续优化的服务供给。如何实现精准匹配,是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的关键命题。
6月30日,河南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里,咨询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不少人前来办理业务。“工作人员非常专业,听了他们介绍,我不用再‘摸黑过河’,心里踏实多了!”刚咨询完的李先生说。
这座中心的建立,源于曾经的尴尬现实。
“与企业座谈时我们发现,他们处理涉外事宜,常常需要辗转联系省外甚至境外律所。这不是‘舍’近求远,而是对本地服务知之甚少。”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局局长史雪梅坦言,打造一个高效、专业、便捷的一站式平台势在必行。
去年12月31日,中心挂牌试运行,目前已有10个窗口提供涉外律师咨询、国际商事仲裁、公证、商事调解、企业风险管理、域外法律查明、领事认证/附加证明书、诉讼引导等8项服务,实现“进一门、办多事”。
“云端服务”同步发力。河南涉外法律服务网开通,与商务、司法行政部门各级官网实现对接;在郑好办等平台增加涉外法律服务板块;及时发布涉外律师事务所、涉外律师人才和河南省部分省辖市涉外企业名单,全面展示相关信息,助力供需对接……涉外法律服务逐步实现全业务、全时空覆盖。
深入了解,方能精准供给。
今年三月,省司法厅联合省商务厅、省工商联举办涉外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会。
这场交流比预想的更“火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章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代表直抒需求,河南文丰律师事务所、郑州市黄河公证处、郑州仲裁案件受理中心等20多家法律服务机构推介服务,会议室临时加座,交流延时近两小时。“企业不是没需求,咱们也不是没有服务,缺的是这样透彻对接的机会!”与会者道出了心声。
精准对接成效,体现在服务高效送达上。
某建材企业通过律师尽职调查发现合作方有债务纠纷,果断终止合作,避免200万元损失;某贸易公司与外国企业签订货物销售合同,货物到港后,对方以经营困难为由延迟履约付款,经中心协助,该公司通过协商谈判、签订补充协议及申请财产保全等举措,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个个鲜活案例,成为高质效服务的最佳注脚。
一串数字,是河南涉外法律服务得到市场认可的佐证:去年,在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河南律师办理涉外法律事务量同比增长264%,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我省已培养涉外公证处41家,涉外公证员352人,办理涉外公证14万件,发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待各级涉外交流访问团30余批次。

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咨询者介绍业务。(受访者供图)
三问 涉外人才如何培育?
6月22日,由省律师协会、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郑州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的“中资企业出海之德国篇”主题培训在郑州举行,邀请德国KGS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讲,分享中企出海面临的高频法律风险。在此之前,中资企业出海系列讲座已举办了日本和东南亚篇、非洲篇等多场,直击涉外企业痛点难点,提升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
常态化、精准化的培训,折射出我省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高度重视。
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河南涌现出不少提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的律所。然而,短板依然明显。相较于发达地区,河南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体量偏小,涉外律师工作起点较低,多语种律师稀缺,精通国际仲裁、跨境并购等高端业务及跨境数据合规、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的更少,难以满足我省高水平开放的需求。
引凤筑巢,借力登高。
去年,良承周卓立陈启球陈一理(郑州)联营律师事务所、金博大麦家荣苏兆基(郑州)联营律师事务所取得合伙联营执业许可证,分别成为我省首家豫港、豫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引入具有国际视野的律师团队,提供“家门口”的高端服务,打开我省与港澳律师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为培养一支政治坚定、通晓国际规则、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涉外律师人才队伍,省律师协会分批选派优秀涉外律师赴省外高校集中培训,举办“涉外法治论坛”“国际仲裁实务研修班”等活动;评选确定35家律师事务所入选涉外律师事务所资源库,803名律师入选涉外律师人才库(其中,涉外律师领军人才91名、涉外律师骨干人才111名),构建层次分明、梯队合理的“雁阵”,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蓄水”才能解根本。
6月23日,省司法厅与郑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事宜。作为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郑州大学已率先出版全国首套涉外法治案例教程。此番厅校深度携手,标志着双方在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构建长效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上迈出关键一步。
“涉外法治工作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贺振华说,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围绕建设“五个强省”,营造“五个环境”,持续在供需精准对接上深耕细作,在创新供给方式上寻求突破,在加强部门协作上凝聚合力,努力将河南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地区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
政策引领的顶层设计、需求驱动的平台搭建、人才队伍的硬核支撑,河南涉外法律服务的提档升级,不仅为本土企业扬帆出海提供坚实支撑,还是内陆省份以法治软实力撬动高水平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路漫漫,更多探路值得期待。

省律协、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郑州市律协联合举办“中资企业出海之德国篇”主题培训。 (受访者供图)

数 读
编制公布803人的涉外律师人才库
35家律师事务所入选涉外律师事务所资源库
全省律师去年办理涉外法律事务量同比增长264%
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已提供服务6400余次

来源丨河南日报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