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合规 降低跨境金融服务成本 全球首个互操作数字化托收合作落地北京"两区"
2025年4月9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两区”办)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简称IMDA)共同推动的全球首个互操作数字化托收(D/P)的无纸贸易实单合作项目成功落地。这是北京市商务局(“两区”办)与IMDA于2023年12月签署《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合作谅解备忘录》后,由“两区”办指导、北京博锐开放政策研究院具体负责的北京-新加坡数字经济合作的又一落地成果,实现了国际贸易与金融服务中全新的互操作数字化贸易支付方式,为常态化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该合作项目由中粮工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与新加坡一丰有限公司联合实施,通过B2B跨境电商模式(中国海关代码:9710)出口,委托新加坡船运公司太平船务(PIL)负责海运,将食品罐头集装箱从厦门港运至新加坡港。中国银行(BOC)、中国工商银行(ICBC)作为托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UOB)、新加坡星展银行(DBS)作为代收行,是支撑本次电子提单数字化托收项目的重要参与方。
该合作项目依托北京慧贸天下公司发起的可信贸易协作网络(简称“信贸链”)和IMDA开发的TradeTrust对接融合,通过不同区块链底座(长安链与星火链)、不同数字贸易平台(慧贸天下与SGTraDex)之间的跨链互操作,实现了电子提单和其他用于验证、溯源、货权转让的数字贸易文件,在船东、货主、银行等参与方间的高效安全流转。电子提单作为货权凭证,不仅用于通关和物流,还解决了传统托收中纸质单据可能丢失、被篡改的问题,提升了贸易的安全性与可信度。同时,国际贸易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覆盖了合同签订、单据流转、款项支付等环节,实现了托收行与代收行间电子单据的全线上流转,极大缩短了业务周期,降低了时间成本,提升了贸易效率。
据参与该合作的中方银行(中国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介绍,实测结果显示,通过电子单据数字化传输方式取代传统银行间的纸质单据跨国邮寄方式,单据流转成本降低约30%,有效防范了单据欺诈、丢失等风险问题。中粮工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指出,传统纸质托收方式从发货到付款约需20天,数字化后缩短至5天左右,大幅降低单据处理和传递延误的时间,显著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新加坡企业也取得了类似的降本增效效果。一丰节省了60%的文件处理时间,无需等待快递文件即可更快地申领货物。根据太平船务(PIL)的实测结果,每笔提单(BL)的处理时间,已从快递纸质提单所需的5-10天大幅降至数字化交易所需的8分钟,同时也消除了单据在运送过程中丢失的风险。星展银行强调,互操作性和通用标准是应对闭环平台可扩展性挑战、加速贸易数字化和保障可信全球贸易生态系统的关键。

大华银行在此项目中明确,TradeTrust赋能的电子提单的数字化发行、转让和背书,能使银行有效地确认提单的真实性,而无需另外的验证过程。如能规模化使用,将有助于降低贸易融资的诈骗风险,提升跨境贸易融资的可信度。

此前,在“两区”办与IMDA的共同推动下,中粮-一丰于2023年10月(太平船务负责船运)和2024年5月(马士基负责船运)实施的全环节、互操作贸易数字化合作中,采用电汇方式支付。前期的成功实践为此次数字化托收的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了国际贸易金融中数字化贸易支付的互操作模式拓展。
下一步,“两区”办与IMDA将基于“信贸链+TradeTrust”拓展更多全环节、互操作贸易数字化合作场景。这些场景将涉及更多国家与地区,涵盖更多行业和业务类型,推动更多货主企业、金融机构、物流服务商等各方参与其中,共同推广国际贸易与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为全球贸易与金融注入新动能。
该合作项目在跨境金融方面实现了数字化支付方式的拓展,提升了支付效率,降低了单据欺诈风险,降低了跨境金融服务成本,确保了跨境金融服务的合规性,促进了跨境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未来,随着更多合作场景的拓展,将进一步推动跨境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来源:北京市“两区”办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