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海外收購再下一城,中材水泥全資接手突尼斯資產釋放哪些信號?
近日,一項值得業界高度關注的跨境並購正式落地:中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CNBM)成功收購巴西建材巨頭沃特蘭廷水泥公司在突尼斯的全部資產,目前交易已完成資產交割和財務結算。這項交易不僅反映出中資建材企業在全球佈局上的又一次關鍵推進,也折射出全球水泥行業重構的新趨勢,尤其是中資企業在新興市場資本重組中的深度參與和議價能力的持續上升。
這筆交易的完成,標誌著中材水泥在非洲市場拓展戰略的實質性推進,也成為中資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重構的典範案例。
值得關注的是,被收購方沃特蘭廷水泥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綜合建材製造商,總部位於巴西,業務遍及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多個市場。此次剝離突尼斯資產是其全球戰略調整中的重要一步。

根據沃特蘭廷的官方表述,此舉是為了:
優化全球投資組合結構
在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之間實現風險平衡
提高對核心資產和高回報市場的集中度
在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碳減排壓力加劇、基礎設施週期放緩等背景下,全球水泥行業正在從單純的產能擴張轉向資本重組與價值創造優先的時代。沃特蘭廷水泥此次主動退出突尼斯市場,也是其“輕資產、重效率”戰略的體現。
對於中材水泥而言,突尼斯資產並非簡單的市場擴張,而是整個“非洲西北—地中海”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
區位價值突出:突尼斯位於北非戰略十字路口,是歐洲與非洲之間的重要橋樑,臨近義大利、法國、馬爾他等地中海國家,可輻射歐非雙重市場。
區域潛力巨大:突尼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非洲段的重要節點國,其基礎設施需求處於持續增長階段,水泥、建材等大宗工業品需求穩中有增。
政策環境友好:突尼斯近年來大力推動外資引入,積極吸引中資企業在工業、製造、能源等領域設廠或並購,具有較強的政策協同性。
可以預見,中材水泥借助本次並購,不僅將獲得優質的生產資產和本地化運營團隊,也將在中長期掌握整個北非地區更具主動權的產業話語權。
中資企業全球化能力日趨成熟
中材水泥此次並購流程中的“多國審批+高效結算”充分說明,其在跨境法律、財務、風控、文化融合等方面已形成完整機制,這對涉外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服務機構也是新業務機會的釋放。
非洲市場正迎來“價值重估”窗口
突尼斯在地理與政策層面的優勢,使其具備成為中國企業走向非洲、進入歐盟“雙通道”的潛力。中材水泥的先手佈局,很可能帶動包括建材、機械、工程等多個配套產業鏈的跟進。
資源類產業走向“資本精耕”時代
此次交易並非單純的產能收購,而是資本重組與資產再配置的深度協同,說明中資企業已從過去“追求體量”轉向追求“資本回報率”和“戰略落點”的精細化運營路徑。
從中材水泥這起交易案例來看,對銀行、保險、政府投資促進機構、法律服務及人力資源等與中資出海緊密相關的專業群體,至少帶來以下幾點深思與啟發:
財務機構角度:隨著中資企業加快全球化步伐,更多海外並購專案將走出傳統資源型國、進入政策穩定、市場多元的“新興成熟市場”,企業在海外資產評估、資金結構設計等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日益複雜。
政策引導層面:政府投資促進機構應對非洲和拉美等戰略新興市場重新評估,推動“產業+金融”融合支持工具落地,減少企業海外並購的不確定性。
仲介機構機遇:此次交易所涉及的多國審批與合規對接,說明具備跨法域操作能力的涉外律師、會計師事務所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未來此類高專業門檻專案數量將穩步增長。
HR與組織管理方向:跨文化融合、境外團隊管理、合資並購後的組織再設計等問題將變得更加複雜,對高級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中材水泥收購沃特蘭廷在突尼斯資產,看似是一樁常規的產業並購交易,實則是中資企業全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的縮影。在全球市場格局多變、地緣政治頻繁波動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走得出、站得住、贏得久”,正在成為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新核心。
未來,更多具有系統化戰略視野、資本整合能力和文化適應力的中國企業,將在全球舞臺上成為有影響力的玩家。而每一次收購、每一次交割,也都在為這一趨勢悄然鋪路。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