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海外收购再下一城,中材水泥全资接手突尼斯资产释放哪些信号?
近日,一项值得业界高度关注的跨境并购正式落地:中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CNBM)成功收购巴西建材巨头沃特兰廷水泥公司在突尼斯的全部资产,目前交易已完成资产交割和财务结算。这项交易不仅反映出中资建材企业在全球布局上的又一次关键推进,也折射出全球水泥行业重构的新趋势,尤其是中资企业在新兴市场资本重组中的深度参与和议价能力的持续上升。
这笔交易的完成,标志着中材水泥在非洲市场拓展战略的实质性推进,也成为中资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重构的典范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被收购方沃特兰廷水泥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综合建材制造商,总部位于巴西,业务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多个市场。此次剥离突尼斯资产是其全球战略调整中的重要一步。

根据沃特兰廷的官方表述,此举是为了:
优化全球投资组合结构
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之间实现风险平衡
提高对核心资产和高回报市场的集中度
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碳减排压力加剧、基础设施周期放缓等背景下,全球水泥行业正在从单纯的产能扩张转向资本重组与价值创造优先的时代。沃特兰廷水泥此次主动退出突尼斯市场,也是其“轻资产、重效率”战略的体现。
对于中材水泥而言,突尼斯资产并非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整个“非洲西北—地中海”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区位价值突出:突尼斯位于北非战略十字路口,是欧洲与非洲之间的重要桥梁,临近意大利、法国、马耳他等地中海国家,可辐射欧非双重市场。
区域潜力巨大:突尼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非洲段的重要节点国,其基础设施需求处于持续增长阶段,水泥、建材等大宗工业品需求稳中有增。
政策环境友好:突尼斯近年来大力推动外资引入,积极吸引中资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等领域设厂或并购,具有较强的政策协同性。
可以预见,中材水泥借助本次并购,不仅将获得优质的生产资产和本地化运营团队,也将在中长期掌握整个北非地区更具主动权的产业话语权。
中资企业全球化能力日趋成熟
中材水泥此次并购流程中的“多国审批+高效结算”充分说明,其在跨境法律、财务、风控、文化融合等方面已形成完整机制,这对涉外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机构也是新业务机会的释放。
非洲市场正迎来“价值重估”窗口
突尼斯在地理与政策层面的优势,使其具备成为中国企业走向非洲、进入欧盟“双通道”的潜力。中材水泥的先手布局,很可能带动包括建材、机械、工程等多个配套产业链的跟进。
资源类产业走向“资本精耕”时代
此次交易并非单纯的产能收购,而是资本重组与资产再配置的深度协同,说明中资企业已从过去“追求体量”转向追求“资本回报率”和“战略落点”的精细化运营路径。
从中材水泥这起交易案例来看,对银行、保险、政府投资促进机构、法律服务及人力资源等与中资出海紧密相关的专业群体,至少带来以下几点深思与启发:
财务机构角度:随着中资企业加快全球化步伐,更多海外并购项目将走出传统资源型国、进入政策稳定、市场多元的“新兴成熟市场”,企业在海外资产评估、资金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复杂。
政策引导层面:政府投资促进机构应对非洲和拉美等战略新兴市场重新评估,推动“产业+金融”融合支持工具落地,减少企业海外并购的不确定性。
中介机构机遇:此次交易所涉及的多国审批与合规对接,说明具备跨法域操作能力的涉外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未来此类高专业门槛项目数量将稳步增长。
HR与组织管理方向:跨文化融合、境外团队管理、合资并购后的组织再设计等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对高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中材水泥收购沃特兰廷在突尼斯资产,看似是一桩常规的产业并购交易,实则是中资企业全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的缩影。在全球市场格局多变、地缘政治频繁波动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走得出、站得住、赢得久”,正在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新核心。
未来,更多具有系统化战略视野、资本整合能力和文化适应力的中国企业,将在全球舞台上成为有影响力的玩家。而每一次收购、每一次交割,也都在为这一趋势悄然铺路。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