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亚互联互通骨干路网:中国路桥签署伊塞克湖环湖路重建项目合同
4月28日,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路桥”)再度在中亚区域基础设施领域发力,正式签署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环湖路卡拉科尔—巴尔司空段重建项目的商务合同。项目路线总长75.2公里,设计标准为吉尔吉斯国家二级公路标准,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计划工期3年。
作为一项典型的跨国基础设施合作工程,该项目不仅是中国-中亚区域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节点,更为中资企业深度参与中亚国家经济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范例。

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地理枢纽,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的伊塞克湖地区,长期以来受限于道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不足,未能形成高效的旅游经济辐射效应。此次签署的项目正是为了弥补该地区交通短板,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该路段位于伊塞克湖东北部,连接旅游重镇卡拉科尔与战略节点巴尔司空,是环湖交通圈中最具潜力的路段之一。新建成的道路将大幅提升区域内物流运输效率,同时也将打通吉尔吉斯北部交通瓶颈,对接向东通往中国霍尔果斯口岸的主通道,成为中国—中亚国际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条75.2公里的高速通道,预计将推动沿线数十个村镇与旅游景区之间的人员、物资自由流动,为当地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数千个,带动交通、能源、建材、酒店、餐饮等多个产业的协同增长。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走出去”的旗舰企业,中国路桥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中亚地区的投资与项目拓展。公司不仅在吉尔吉斯修建了多条国家级主干公路,还参与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在中亚形成了覆盖广泛、专业领先的施工能力网络。
本次环湖路项目,是中国路桥继吉尔吉斯“北南公路三期”之后,又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吉方高度重视该项目,将其视为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工程,并对中方企业的技术能力、资金保障与管理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中国路桥方面表示,将严格按照合同工期推进工程建设,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交付,并将积极采用本地化用工、技术培训与材料采购机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

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演变的背景下,中亚五国对基础设施现代化、交通网络重构的需求持续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和技术的注入,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关键动力。
伊塞克湖环湖路项目作为典型的互联互通“硬联通”工程,契合中国提出的“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方向。其实施将加快构建中国—中亚—西亚运输通道,有效增强区域国家之间的经济协同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根据吉尔吉斯国家旅游委员会的数据,伊塞克湖作为全国最大自然淡水湖,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其中超过30%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随着道路基础设施升级,旅游客流量有望年均增长8%以上,为吉国GDP注入新动能。
此外,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吉国基础设施建设,也体现了“走出去”战略从单纯施工承包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升级的趋势,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生态系统。

对于我国银行、投资公司以及涉外法律、会计等服务机构而言,类似中亚交通基建项目的持续推进,不仅释放了项目融资、项目管理、风险合规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也推动“第二曲线”增长机会的出现。
近年来,政策性银行与多边金融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在中亚项目中的活跃度不断提升,推动中资企业、央企、地方政府等协同走出去,实现资本、技术与制度输出的三位一体。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成为保障跨境项目合规、审计与投资安全的关键节点。
此外,在中国提出推进“软联通”建设背景下,项目落地过程中涉及的多边沟通、标准对接、环境影响评估等问题也对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具有跨境业务处理能力的金融、法律、工程咨询人才,将在中亚市场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
随着中亚地区互联互通项目不断推进,中国企业的“出海”步伐愈发稳健。伊塞克湖环湖路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又一成功实践,也昭示着未来中国与中亚深层次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仍将广阔。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