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绿电版图再扩容,正泰新能源在荷兰完成38MW光伏项目交付
在全球能源转型不断加速的当下,中国新能源企业正悄然成为欧洲绿色变革的重要参与者。近日,正泰新能源欧洲分公司宣布在荷兰成功交付Larendeel 38MW光伏项目,不仅为正泰在欧洲的项目布局再添一笔高质量成果,也为中欧绿色合作带来了新的范式样本。
该项目位于荷兰中部城市德吕滕(Druten),占地面积达32公顷。项目于2024年夏季启动建设,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顺利完成交付。投运后,该光伏电站预计可为当地约12,000户家庭提供稳定的绿色电力,成为当地社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

项目不仅在能源供应层面意义重大,更是正泰新能源在欧洲市场战略推进中的关键一环。作为正泰在欧洲交付的重要地面电站之一,Larendeel项目的成功交付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全流程项目管理、绿色技术集成及本地化运作方面日益成熟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不仅追求电力效益,更高度重视生态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在项目规划与施工阶段,施工团队特别采用低矮灌木隔离方式,将光伏面板与周边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实现“光伏蓝”与“生态绿”的和谐共生。
此外,Larendeel项目在电站周边区域种植多样化植被与花卉,打造适宜生物生存的小型湿地与池塘,并在沿岸配置景观树木。整个设计过程不仅考虑景观美学,也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发,使项目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一座生态工程。
这种理念上的“超前整合”让人联想到近年来欧盟在《绿色协议》中所强调的“能源转型与自然保护应同步进行”,Larendeel项目无疑是一种践行。
自2022年以来,欧洲大陆因地缘冲突、天然气短缺、国际油价波动等多重因素,掀起新一轮能源结构重塑浪潮。面对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结构性风险,欧洲国家纷纷加码本地绿色能源布局,以期在未来十年内构建自主、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
正泰新能源项目负责人指出:“欧洲不仅高度重视绿色能源转型,也愈发重视能源安全的独立性,光伏作为易部署、稳定输出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众多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荷兰作为欧盟内部绿色能源转型速度较快的国家,早在2023年便将光伏发电纳入公共基础设施重点投资方向,多地出台绿色信贷、建设补贴、土地优先批复等配套政策。正泰Larendeel项目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受益,并得以高效推进。
Larendeel项目的交付是正泰新能源欧洲战略落地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折射出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路径与模式:从早期的出口设备模式,转型为全生命周期开发、建设、运营+本地参与的复合型市场进入方式;
不变的是技术与供应链优势: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在全球仍然保持领先,尤其在性价比、产业链整合、交付速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以正泰为例,其在欧洲不仅设有本地子公司,还拥有包括销售、项目开发、EPC(设计-采购-建设)及O&M(运行维护)在内的完整生态链条。Larendeel项目正是在该一体化能力的支撑下实现“如期交付”的。
而在项目开发与社会治理层面,正泰也展现出对本地居民、社区诉求、环保团体意见的重视,通过沟通机制提升社会认可度,为项目可持续运营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本刊的核心读者群体——银行、投资机构、政府投资促进机构、涉外律所与会计师事务所等,Larendeel项目的成功落地带来以下几点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绿色能源项目是未来10年欧洲直接投资的主要抓手:从“投资移民”到“绿色移民”,各国投资促进局更愿意引入能够带来长期绿色收益与本地就业的项目;
中资背景企业在绿色金融领域仍有巨大合作空间:绿色债券、绿色贷款、EPC融资等跨境工具将成为未来中欧绿色产业合作的重要抓手;
碳中和+能源安全已成为欧洲政策共识:无论是企业业务拓展还是服务机构专业对接,都需围绕“双碳+能源独立”战略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
Larendeel项目的交付,标志着正泰新能源在欧洲又站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中资企业在全球绿色能源变革中从“参与者”向“规则贡献者”的角色转变。
随着欧洲能源政策持续向绿色、去碳倾斜,拥有清洁能源与项目交付能力的中国企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谁能率先建立起“绿色技术+本地信任”的双重护城河,谁就可能在未来的全球能源新秩序中占据先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