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7亿元签约!上海电气亮相汉诺威,绿色智能制造走上全球舞台
在全球制造业朝着绿色、智能、高端转型的关键关口,中国企业正加速“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新一轮重构。3月31日至4月4日,全球工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于德国如期举办。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上海电气首次入驻汉诺威“智能制造”馆,以“创新·燃动世界新引擎”为主题,向全球观众展示其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与AI赋能智能制造方面的最新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展会期间,上海电气成功签署总额达36.37亿元人民币的国际战略合作协议,项目涵盖德国、英国、法国、埃及、赞比亚等十余个国家,覆盖风电、光伏、储能、航空制造、工业基础件等关键高端领域,成为本届展会中国展团最为瞩目的亮点之一。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素有“世界工业发展风向标”之称。2025年展会聚焦工业数字化、能源转型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三大核心议题,吸引了全球超过4000家顶尖企业参展。此次上海电气以中国高端装备龙头的身份首次亮相“智能制造”主题馆,既是一次自信的品牌输出,也是一次硬核技术的全球展示。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率政府代表团莅临展区,并见证战略签约仪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地方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与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协同推进。

本次战略签约涵盖10余个国家,覆盖面广、含金量高,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智慧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三大核心主题展开,是上海电气近年来海外产业协同能力的一次集中释放:
绿色低碳板块:包括风电、光伏与储能解决方案的整体输出。其中,埃及与赞比亚项目旨在通过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系统提升当地能源结构多元化,助力非洲地区迈向绿色发展。
智慧基础设施方向:涵盖工业智能系统建设、智能电网改造与城市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主要落地于欧洲发达市场,尤其是在德国与法国市场展开AI驱动的能源系统应用合作。
高端制造领域:则着眼于航空制造与工业基础件领域的联合研发,涉及英国与法国航空制造企业,推动形成跨国制造供应链协同的新格局。
这份“出海成绩单”的背后,是上海电气依托自身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以及技术工程交付能力,逐步从“中国制造”向“世界智造”升级的真实写照。

面对全球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挑战——能源结构重塑与人工智能重构生产方式,上海电气聚焦“两条主线”展开系统性创新:
一方面,聚焦绿色能源系统构建,形成风电-光伏-储能-电力系统的闭环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中东非、东南亚与南美市场;另一方面,在智能制造领域,融合AI算法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软件、数字孪生、智能工厂建设等方向快速突破。
此次亮相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不仅是展示企业产品技术的舞台,更是上海电气向全球传递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定位的关键场合。其提出的“融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的上海方案,正是以技术、标准、品牌和生态的多维协同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产业体系的输出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电气此次签约背后,上海市政府代表团的高规格参与并非偶然。近年来,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出海、深化全球资源配置方面,正日益成为新动能。“走出去”与“引进来”融合发展已不再是单边输出,而是产业生态、供应链、技术合作等多维协同的升级版全球化。
在这个过程中,装备制造作为中国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其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属性,使其天然具备出海竞争力。上海电气此次36.37亿元的签约成果,是产业政策、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三者共振的结果。

从资本视角来看,上海电气此次行动透露出三个重要趋势,值得银行、保险、投资机构高度关注:
绿色能源项目国际合作进入加速阶段: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发展中国家对风电、光伏、储能的系统解决方案需求正在释放,这是中国企业“技术+工程+融资”整体出海的战略窗口。
AI技术已成为高端制造全球协作的标配:未来制造业国际合作将围绕“算法、数据、设备”三位一体展开,中方企业在系统集成与工程落地方面具备比较优势。
政策协同与地方政府平台力量凸显:在“一带一路”与区域经贸协定(如RCEP)推动下,地方产业、园区与国际项目之间的联动通道更加高效,为金融机构构建产业金融服务提供了现实支撑。
当下全球制造业正处于绿色转型与智能升级的交汇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也迈入深水区。上海电气此次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高光表现,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绿色+智能”制造模式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对于关注国际产业趋势、参与跨境项目合作的专业群体而言,这一案例不仅具备极高的行业参考价值,也预示着一个新赛道的开启:绿色智能装备制造的国际协同,正在从“项目输出”转向“能力共建”新阶段。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