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泰银行携手泰日协会共谋破局之道:全球贸易变局下深化产业链协作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开泰银行(KBank)联合泰日协会及曼谷日本商工会议所举办"新贸易战时代泰日合作战略研讨会",为两国企业家搭建起政策对接与产业协作的桥梁。这场汇聚近200家日资企业高管的盛会释放明确信号:面对美国优先政策冲击、全球最低税率实施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的三重压力,泰日两国正通过产业链深度整合构筑"抗压生态圈"。
■ 四十年投资沉淀构建战略纵深 作为泰国最大外资来源国,日本四十年累计4万亿泰铢(约合8000亿人民币)投资打造出东南亚最完备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开泰银行总裁披迪指出:"在特斯拉南下、比亚迪建厂的冲击下,泰日合作的当务之急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电动化转型。"数据显示,日本在泰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突破90%,但面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产业链输出"模式,现有供应链体系亟待智能化升级。
■ 政策工具箱精准破解外资痛点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现场释放政策红利:混合动力车消费税减免延长至2025年、智慧工业园区土地优惠加码30%、设立专项基金补贴自动化改造。针对日本企业关切的美国301关税风险,泰国商务部透露正加速推进与欧盟、EFTA及英国的自贸协定谈判,帮助日资企业构建"泰国+1"跨国供应链。值得关注的是,东部经济走廊(EEC)特别法案将允许日企持有医疗、数字基础设施等敏感领域100%股权。
■ 开泰银行打造产融结合新范式 作为日资企业在泰首选合作银行,开泰银行宣布启动"智能转型伙伴计划",提供三大赋能方案:设立200亿泰铢专项信贷支持工厂物联网改造;联合三菱UFJ等日资银行搭建跨境结算绿色通道;通过旗下KVision咨询平台导入日本精益管理与泰国数字经济的融合方案。该行跨境业务负责人强调:"我们正在帮助五十铃、电装等企业将泰国基地升级为辐射东盟+中日韩的AIoT创新中心。"
■ 新能源汽车暗战催生合作新空间 研讨会释放的产业风向显示,中日车企在泰国的"电动化竞合"进入微妙阶段。虽然中国品牌凭借电池成本优势快速占领32%市场份额,但日本企业在氢燃料商用车、固态电池领域的储备正在通过泰日联合研发中心加速转化。三井物产透露,其与GPSC合作的绿氢项目已获得BOI最高等级税收优惠,计划2024年建成东南亚首个兆瓦级制氢工厂。
开泰研究中心指出,2023年日企对泰投资逆势增长18%,其中70%集中于数字医疗、碳纤维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随着RCEP原产地规则深化应用,"泰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正在获得进入中国新能源供应链的黄金通道。这场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变局中,泰日四十年的产业协同优势正在转化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筹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