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長余偉文在ASIFMA年會發表主旨演講:深化中國-東盟經濟走廊建設
在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總裁余偉文的主旨演講中,他分享了香港如何在中國與東盟之間日益擴展的經濟走廊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探討了未來如何通過數字化、可持續發展和市場互動等戰略來進壹步強化這壹作用。
中國-東盟經濟走廊的快速發展
余偉文指出,亞太地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尤其是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經濟格局變化以及投資和消費模式轉變的推動下。特別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互動日益頻繁,為區域內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走廊業務”或“網絡業務”成為近年來的熱詞,這種跨境合作為企業創造了大量商機。
隨著中國與東盟經濟關系的深化,雙方的貿易和投資關系不斷加強。2024年,東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占中國出口的16.4%和進口的15.3%。此外,中國與東盟的供應鏈整合也在加速,2023年,近10%的東盟出口價值來自中國,較2017年幾乎翻了壹番。
香港在推動中國-東盟走廊中的獨特作用
作為亞太地區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支持區域貿易與投資的跨境支付和融資服務方面壹直扮演著關鍵角色。香港銀行提供的貿易融資貸款中,約40%用於支持不經過香港的商品貿易,體現了香港在更廣泛區域中貿易融資的重要地位。
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融資中日益受到重視,香港的人民幣業務也在不斷擴展。根據SWIFT的數據,截至2024年11月,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的份額已達到6.4%,僅次於美元,香港處理了全球75%的離岸人民幣交易,特別是在跨境支付和結算方面,香港的人民幣貿易融資解決方案為東盟的進出口商提供了便捷且高效的方式。
在跨境投資方面,香港仍然是中國與其他地區之間投資流動的主要中介。近年來,香港資本市場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股票和債券市場。2024年,香港的IPO市場重返全球第四位,而債券市場也迎來了快速增長,香港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債券承銷中心。
進壹步增強區域經濟走廊的建設
然而,余偉文強調,香港需要不斷適應變化中的區域經濟和投資環境,進壹步拓展其金融服務,以維持領先地位。具體來說,香港將繼續發揮其傳統優勢,例如通過香港交易所(HKEX)推出新上市路線,支持技術公司融資,並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
在人民幣跨境貿易和投資日益增長的背景下,香港還推出了壹系列新的人民幣業務措施,包括人民幣回購業務以及即將推出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性設施,旨在進壹步鞏固香港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領導地位。
數字化、可持續發展與市場互動
香港的未來發展需要聚焦三個重要方向:數字化、可持續發展和市場互動。
首先,余偉文提到,數字化將在貿易融資等領域帶來巨大變革。香港金融管理局正通過“項目合奏”(Project Ensemble)等沙盒項目,探索在貿易和供應鏈融資中使用代幣化技術,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其次,香港將繼續推動可持續金融的發展,致力於將香港建設成亞太地區的可持續金融中心。2024年,香港成為亞太地區國際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的主要發行地,發行量超過400億美元,占該地區市場的45%。香港金融管理局在推動可持續金融的同時,強調這壹領域不僅是道德責任,更是商業機會。
最後,余偉文強調,香港必須加強與區域內市場的互動,進壹步了解各個市場的需求,並加深與中國的聯系。他提到,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經在過去兩年中訪問了多個國家,與中央銀行開展合作,以促進跨境支付和數字貨幣等領域的創新。
總結
余偉文的講話強調,中國-東盟經濟走廊的快速擴展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機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除了繼續發揮在銀行服務和資本市場方面的傳統優勢外,還需進壹步聚焦數字化、可持續發展和市場互動,以確保其在區域經濟走廊中的核心地位。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