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管局發佈新規則!助力可持續發展,減少漂綠風險!
2023-12-06 14:43:24
·
ESG最前沿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12月4日新鮮出爐了新加坡-亞洲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Singapore-Asia Taxonomy),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金融創新。
作為全球首個跨多個行業的過渡分類體系,它旨在為那些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的綠色和過渡經濟活動設立明確的閾值和標準。
這一分類體系的推出,標誌著新加坡在全球氣候危機應對和可持續金融推動方面邁出的關鍵一步。它通過精確定義綠色和過渡活動,為資本市場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識別和支持對環境及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專案和倡議的途徑。
這一行動不僅凸顯了亞洲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日益增強的作用,同時也展示了新加坡在可持續金融領域的領先地位。
新加坡-亞洲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覆蓋了八個關鍵行業分佈在10個模組,包括能源、房地產、交通、農業與林業/土地使用、工業、資訊和通信技術、廢物處理/迴圈經濟、以及碳捕獲與封存等領域。每個行業內的活動都經過了細緻分類,並設定了清晰的綠色和過渡活動標準。
該分類體系的核心目標是明確指出哪些經濟活動有利於氣候變化緩解,並可被視為綠色或過渡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資本流向這些活動,從而支持可持續專案和倡議的發展。
此外,該體系還特別致力於減少“漂綠或過度洗白”現象的風險。所謂“洗白”是指某些組織或專案虛假聲稱其對環境友好或可持續,而事實並非如此。
新加坡-亞洲分類體系通過為金融機構提供清晰的綠色和過渡活動定義,有助於這些機構更精確地識別和披露其資助的活動和投資產品是否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符合。
作為全球首個引入“過渡”類別的分類體系,新加坡-亞洲分類體系通過交通信號燈系統和基於措施的方法來定義過渡活動。
交通信號燈系統區分了八大重點行業中的綠色、過渡和不合格活動,其中“過渡”活動指的是那些尚未達到綠色標準但正在走向淨零排放路徑或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有所貢獻的活動。
該分類體系特別強調過渡閾值是有期限的,以顯示向1.5°C目標一致性的重要進展。基於措施的方法則旨在鼓勵對減碳措施或過程的資本投資,從而降低活動的排放強度,使其最終能夠達到綠色標準。
MAS強調,在亞洲定義過渡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考慮到該地區正面臨著向淨零經濟的逐步轉型、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此外,該分類體系還將幫助金融機構更準確地識別和披露它們所資助的活動和標記產品如何與分類體系保持一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亞洲分類體系為亞太地區的能源轉型提供了一個關鍵框架,特別是在逐步淘汰燃煤電廠方面。
為確保提前淘汰煤電的過程的可信度,該體系設定了符合1.5°C情景的實體和設施層面標準。具體而言,它要求淘汰的燃煤電廠所產生的電力必須在同一電網內被清潔能源完全替代,並且該煤電廠需要制定一個公正的過渡計畫。
為了與全球分類體系更好地協同,MAS正在將新加坡-亞洲分類體系與國際可持續金融平臺(IPSF)的共同分類體系(CGT)進行映射,目前CGT包括歐盟分類體系和中國人民銀行的綠色債券認可專案目錄。
這一映射完成後,金融機構和市場參與者將能夠參照CGT下的一套共同定義,這預計將促進符合分類體系的融資解決方案的增加,並助力CGT涵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亞洲分類體系中的“交通信號燈”系統是一種獨特的方法,用於分類經濟活動。它使用“綠色”、“琥珀色”和“不合格”三種標籤來標識活動,從而為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提供清晰的指導。
綠色活動
符合嚴格的環境標準,而琥珀色活動則代表那些正在向綠色標準過渡的活動,不合格活動則是那些不符合環境或可持續標準的活動。
這種分類方法特別考慮了亞洲區域的具體情況和挑戰,使標準更具地域性和實用性。
新加坡-亞洲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在全球範圍內的獨特之處體現在與歐盟、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分類體系的對比中。歐盟的分類體系
主要關注環境可持續性和低碳轉型,而英國和澳大利亞的體系則更注重氣候變化的緩解和適應。
與這些體系相比,新加坡-亞洲分類體系在定義經濟活動時引入了“過渡”類別,這是一項創新舉措,特別適用於那些目前還未完全符合綠色標準但正在朝著淨零排放目標努力的活動。
亞洲
在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與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能源需求增長之間的平衡方面面臨著特殊的挑戰。
這一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和能源需求的上升,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間存在天然的張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過渡活動在亞洲顯得尤為重要。
它們為該地區提供了一種實用的途徑,以逐步轉型至更可持續的實踐,同時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和社會需求。這種平衡方法不僅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也為亞洲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董事總經理拉維·梅農和綠色金融行業工作小組(GFIT)主席黃奇裕都對新加坡-亞洲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表達了強烈的支持。
-
梅農強調,這個分類體系是全球首個全面定義多部門過渡活動的體系,它填補了只定義綠色和棕色經濟活動的空白,為“灰色”區域的經濟活動提供了路徑。
-
黃奇裕則指出,這個體系採用了以亞洲視角出發的措施,為定義過渡活動提供了一個實用框架,並將其歸類為“琥珀色”,這有助於金融機構優化對難以減排行業的支持。
新加坡-亞洲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的推出,為通過投資減碳措施來促進可持續過渡提供了方向。這種分類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支持那些通過技術革新、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潔能源採用等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專案。
預計,這一體系將對亞洲乃至全球的可持續金融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促進更多資本流向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並加速全球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新加坡-亞洲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的推出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它不僅強化了新加坡在全球可持續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也為亞洲乃至全球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這一體系通過明確定義綠色和過渡活動,為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指南,以支持環境友好和可持續性強的專案和倡議。展望未來,新加坡-亞洲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有望成為推動全球環境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工具之一。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